2018再论混改:电信和移动缘何需要缓行?

2018-01-03 10:09:09来源:融合时代 热度:
日前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先后宣布完成公司制改制,在推动去行政化的同时,业界也开始猜测,企业类型的变更是否和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关?
 
 
中国联通混改的步伐正在持续推进,虽然短期内还看不出成效,但内部的调整和引入已经在悄悄展开中。与此同时,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步伐,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先后宣布完成公司制改制,企业类型已由全民所有制变更为国有独资企业。在推动去行政化的同时,业界也开始猜测,企业类型的变更是否和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关?笔者认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是否会开展混改言之尚早,从目前混改试水的情况来看,恐怕还需缓行。
 
关于中国联通混改的观点,可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有一点是大家认可的,即由于此次混改的决心大、步子大,因此很有可能给中国联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甚至是“弯道超车”或“直接变道”。那么,联通的混改到底是改什么
 
首先,虽然互联网巨头给中国联通注入了庞大的发展资金,但中国联通和他们之间并不是“傍大款”的关系。诚然资金的注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联通急需的缺口,但互联网巨头们也不可能无限制地“输血”,中国联通更希望获得的是互联网巨头身上的“基因”和“造血功能”。
 
联通混改,其主要目的并非参与中国联通的基础网络建设,更不是想变成“IT民工”。网络建设和维护是一项巨大的长期投入,回报周期难以满足互联网资本的期望,互联网巨头更希望通过与运营商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对整个价值链从上游到下游的控制力。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联通和互联网巨头的方向虽然不同,但目的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混改探索来寻找新的价值模式和价值领域。中国联通可以从业务融合逐渐走向价值融合,从多方协作逐渐走向多方共拓,从经验借鉴逐渐走向自我进化;互联网巨头则可以借助运营商解决通道和客户到达的后顾之忧,并由此进一步完善生态体系中的底层环节,让互联网帝国的扩张更加稳固、快速和直接。
 
既然混改可能形成运营商、互联网巨头、应用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等各方的共赢,为何说中国电信、移动的混改还应缓行?特别是中国移动,近年来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多方出击(如139邮箱、139说客、MM商城、飞信等)而收效却是差强人意,为何不能通过混改来寻求革新和突破?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体量巨大,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在财务表现方面也优于中国联通。两者在新领域的关注和投入程度并不低,也完全有能力、有意愿进行投入。例如,中国移动近期宣布重启飞信计划,八千万的初期投入也并非小数。如果飞信能够脱胎换骨成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融合通信手段和新通信入口,对于中国移动迎战移动互联网也有探索性的意义。
 
其次,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相对中国联通的竞争地位不同,不需要扮演激进的改革者来实现改革的目的。例如中国电信在云市场和ICT市场上一直不遗余力,中国联通在4G市场竞争方面也紧跟中国移动的步伐,采取跟随策略的应战并始终保持明显的领先优势。因此,中国联通的混改如果有所突破的话,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也有能力通过异业合作等方式来跟随,并不需要通过可能会“伤筋动骨”的混改来实现。
 
最后,从目前中国联通混改的情况来看,不确定因素太多,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而言,慎重和稳定依然是最佳选择。首先是混改对组织结构的演化促进仍不明显,尽管中国联通已经开始了人员的岗位调整,同时在内部也开始推行互联网企业中应用较为成熟的生产工具,但从传统的国有企业作风转变为新企业作风,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互联网“基因”的注入是否会引发“排异反应”,也还有待检验。其次是混改对业务模式的演化促进不明显,虽然目前中国联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异业融合业务,但主要是停留在业务形式的融合而不是业务基因的融合,腾讯大王卡、王卡宽带等虽然收获了不少客户和口碑,但还够不上“杀手级”的业务。最后是混改对当前和今后价值模式的演化促进不明显,更谈不上构建新生态的蓝图构想和作战计划。

因此,在混改显现出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之前,对于一向持重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而言,暂时缓言混改是更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靳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