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去年做了什么?

2011-04-20 11:30:00来源:财经网 热度:

(1)应对突发事件

去年的世博、亚运会、南非世界杯等国际盛事,中国的电视新闻报道都保持了比较高的水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电视新闻直播正在融入全球电视直播的大格局,比如,在菲律宾马尼拉人质劫持事件的电视直播中,以及智利矿工营救的电视直播中,都能够看到这个趋势。过去,我们的电视通常只是把发生在中国的事件直播出去,现在,我们开始把发生在世界上的事件直播进来。从中似乎可以看到中国媒体开始了走出去的工程。

嫦娥2号升空的电视直播有了突破,似乎升空的时间和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开播时间形成了某种契合,使得《新闻联播》节目出现了少见的直播画面,不足之处是同时出现了郎酒的广告画面,引起了质疑。

从某种意义上说,重大突发事件更容易反映媒体的应变能力。只是多少让人有点沉重的是,这种重大突发事件经常是有关人类的灾难。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报道以后,中国电视媒体的灾难报道已经表现的越来越成熟了。在玉树地震报道中,青海电视台首次实现了全天24小时4个频道突发新闻报道滚动播出,自制节目量达到300分钟的突破,占总播出量的20%。这背后有湖南电视的功劳,在此之前不久,湖南卫视兼并了青海卫视,这当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兼并,湖南卫视给青海卫视带来了大量的娱乐节目,让我们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又多了一个湖南卫视。那么,我们究竟需要几个湖南卫视?从玉树报道到花儿朵朵,都能看到湖南卫视的影子。湖南卫视在全国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办的不错,特别是它的娱乐节目把很多青少年重新吸引回电视机旁。问题是我们需要几个湖南卫视?文化多样化如何体现?这当然是题外话。我们想说的是,事实上,看青海卫视的玉树地震报道时,我们恰恰可以发现湖南卫视新闻报道的问题,也就是说,这是在湖南卫视基本上放弃新闻报道之后产生的问题,原来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还是有点影响力的,现在,它的主持人张丹丹已经在青海卫视上采访凤姐了。看到她在青海卫视采访翘二郎腿的凤姐,张丹丹的采访水平真是令人汗颜。对凤姐的自我吹嘘,张丹丹没有任何观点和立场的回应。我原来觉得张丹丹在主持湖南卫视晚间新闻的时候,还是可圈可点的。结果没想到她竟然在专访节目中表现得这么滑稽。让凤姐来她们这个节目本身就是个错误。

对于湖南卫视来说,这可能是无可奈何的放弃,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正是这种放弃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湖南卫视新闻报道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它对青海卫视地震报道的援助。从某种角度看,湖南电视让青年人弱龄化。李幸多年前说中国的电视是弱智,这话可能言重了,不过,湖南卫视的节目确实有让人弱龄化的嫌疑。比如,湖南电视观众的低龄化是非常明显的,问题是它们有可能把低龄化变成了一种弱龄化。倡导快乐是没问题的,问题在于这种娱乐化是否在影响青少年的成熟?我们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变相的愚民和愚青。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关注,就是今年的一些重大事件报道都把当地卫视变成了一个专门频道,比如,在西南大旱期间,云南卫视就变成了抗旱频道,而东方卫视就是世博频道,青海卫视变成了抗震频道。这似乎是前所未有的。一时之间,我们看到了一个很独特的全国电视格局,电视出现了分屏效应。也就是区域电视现象,看上去有一种陌生的感觉,不是特别适应。过去,习惯了在中央电视台的统领之下,步调一致。

今年4月26日,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正式改版为英语新闻频道,每天直播新闻达19小时。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考虑到与此同时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也出了英文版,似乎表明中国的国际传播正在出现新的调整。

菲律宾人质劫持期间,法国两家主流媒体进行实时直播,受到了菲总统的谴责,被指媒体报道直接导致劫持案局势恶化,菲警方总结教训时,一直把媒体的现场直播当作导致解救失利的重要原因。突发事件电视直播成为风头浪尖的话题,有两个问题引起讨论,第一个问题:是否是因为犯罪分子通过电视直播,直接掌握外界动态,产生过激行为?第二个问题是常规性的,就是认为电视画面血腥暴力,会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很多人在探讨,电视新闻直播是否娱乐化了?直播是为了还原真实,还是为了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

对于中国电视媒体来说,这次菲律宾人质事件的报道也是一个挑战,央视也有直播。如果这次被劫持的不是香港人,而是别的国家的游客,那么,央视还会参与直播吗?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有中国人在海外被劫持,所以,央视的直播似乎是在所难免。过去,中国电视参与海外新闻事件直播是很少的,通常是在奥运会和伊拉克战争这样的事件上,而今年,我们看到一些变化,智利矿工营救的全球直播中,中国也参加了,虽然那里并没有中国矿工。这种直播甚至会引发国人的一些想法,比如,今年山西的王家岭矿工营救怎么没有这么久的电视直播?

从理论上说,菲律宾人质事件直播涉及到了国际传播中的新闻伦理。国际传播和国内传播在新闻伦理上的表现似乎有所不同。这次直播在考虑新闻透明度时,有可能对中国内地的菲佣造成一定程度的紧张。

另外一个问题是,有没有媒介主权?这次菲律宾人质事件直播就涉及到这个问题。多年前,西方在探讨跨国公司时就会触及到国家的媒介主权问题。一个国家是不是有媒介主权?报纸时代是比较容易控制的。而电视直播则是全球化的。这次菲律宾人质事件电视直播就属于国际电视直播。可以说它对菲律宾的国家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国内,电视台怎么办?

(2)火热的电视相亲节目

进入2010年以后,中国的电视屏幕上忽然开始流行交友节目,标志是三个最有影响力的省级卫视湖南、江苏和浙江不约而同的开办了电视相亲节目。在国家广电总局提出批评以后,浙江的《为爱向前冲》退出了竞争,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加入了竞争。

电视湘军的《玫瑰之约》曾经红极一时,湖南属于引进派,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湖南充当了国外电视本土化的第一站。如果说《玫瑰有约》还有电视服务性节目的色彩,那么,今天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则反映了这种节目的转型,看上去,它们更像是电视真人秀节目,或者说是电视情感类节目。

在目前的电视相亲节目的三国演义中,《非诚勿扰》做的比较突出。江苏的一个成功秘诀就是把这种交友的节目平台变成了展现当今中国年轻人生活态度的舞台,如今,很多人如果想要了解中国的青年人,特别是80后和90后,通常是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互联网,另外一个就是像《奋斗》那样的电视剧。像《非诚勿扰》这样的节目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了解青年人的方式。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湖南的《我们约会啦》也在增加节目的思想性,说白了,就是不仅展示事实,也反映观点。当然,在这个展示观点的过程中,难免泥沙俱下,一些女孩为了出名而出言不逊,看上去似乎是网络的翻版。这恐怕不能怪江苏卫视,因为目前中国大陆普遍缺少电视对话类的节目,我们已经习惯于观看励志类型的电视谈话类节目,而流行的电视访谈节目则更像是一种青少年的学习方式。

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开始,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轨迹,就是电视已经和网络分不开了。虽然在理论上,很多人仍然在研究电视和网络的互动,但是在实践上,电视和网络已经产生了某种不为专家所觉察的联合,确切的说,这种共谋更多的是发生在有关青年的节目中,比如,在电视交友这样的节目中,如果没有强大的网络支持,或者说没有在网络上走红的表现,那么,它们顶多只能停留在生活服务类节目,就好像是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选择》节目[FS:Page]。

江苏电视原来在国内最有名的节目要算是《南京零距离》了,孟非主持的就是那个节目。不过,那节目是典型的民生新闻,就是局限于地方。而湖南一开始就是全国性竞争,和央视叫板,它的新闻不行,《快乐大本营》面向全国。而江苏的《非诚勿扰》如今在打全国牌。比它的《人间》节目影响大。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节目以上海为中心,无论是户口还是买房,都是本地化。和上海文化匹配。而《非诚勿扰》节目则没有强烈的南京味道,主持人也强调全国化,甚至以世界华人相亲为己任。《我们约会吧》的嘉宾有全国特点,但节目是湖南化。

这好像是在错误的地方讲对的东西。当相亲节目办成了电视论坛,它似乎成了不能承受之重。因为现在国内缺少讨论节目,所以说就把价值观这样沉重的话题放在了本该轻松的节目中,这是一种讽刺,是电视的错位。

我们可以把《非诚勿扰》节目作为一个文化样本来看。央视在谈论电视相亲节目的时候,水均益和演播室嘉宾说到美国报刊也出现了有关中国电视相亲的报道,一些美国人很惊讶。那么怎么看这问题?美国电视剧《达拉斯》曾经被作为经典的案例研究,不同文化区域的读解不同。《非诚勿扰》代表的也是这种文化现象。

电视相亲节目热也让我们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央视的讨论节目主持人都到哪里去了?自从《实话实说》节目停了以后,崔永元的节目已经没有什么讨论环节了。倪萍是在云南卫视开的辩论节目《民生大议》,现在也没了。而央视二套的《对话》节目已经基本上蜕变成了一个专门为所谓的成功人士打造的成功指南。我们似乎只剩下大学生辩论赛了。难怪很多人会觉得《非诚勿扰》像讨论节目。

(3)越来越国际化的纪录片

CCTV-2的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由《大国崛起》的原班人马完成。可以说是2010年的年度纪录片大片。有趣的是,最近几年的年度纪录片大片似乎都是出自央视二套,也就是央视的经济频道。

不夸张的说,所谓纪录大片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电视台的社论。《新闻联播》不是央视的社论,同样道理,《焦点访谈》也不是。《焦点访谈》节目的成功让很多电视人欣喜若狂,似乎已经解决了电视评论的难题,夹叙夹议,述评加画面,这几乎成为当今电视评论的秘诀。但是,当我们看到人民日报的社论时,问题出现了,电视台的社论在哪里?

去年的这个纪录大片至少提醒我们,电视纪录片一直存在三个功能,第一个就是知识启蒙,《公司的力量》如此。在一个社会的知识生产系统中,新闻当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百家讲坛》这样的节目,但是,如果我们仅仅认为《百家讲坛》应该成为知识传播的主力时,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还要有纪录片?为什么一年可能只有一部的纪录大片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纪录片的第二个功能就是政论,我们会在纪录片的历史上发现这种惊人的相似性,新闻立台不假,纪录片发声也是真的。这就是电视的力量。在这里,特别不能忽视的是,纪录片对知识分子的影响,这当然会涉及到纪录片的传播对象,也就是说,纪录片的观众大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比较高。

纪录片的第三个功能就是国际传播,这是以往我们最容易忽略的,考虑到中国政府目前是如此的重视国际传播,并且同时又开始关注纪录片的发展,那么,我们不妨把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看,从理论上说,电视的国际传播通常有三种模式,分别是新闻、纪录片和电视剧。期待用电视新闻来影响国外的普通观众是很难的,比较起来,用电视剧来影响老百姓更靠谱,可是,电视剧出国没有电影容易。总结一下,电视新闻更容易影响国外的政府,属于官方对官方。而知识分子看电视是相对少的,电视剧和电视新闻对他们来说都有点过于戏剧性,因此纪录片合适。按照这种逻辑,纪录片在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方面是大有作为的。

(4)靠近现实的电视剧

今年的电视剧是小片对抗大片,现实小片对抗历史大片。结果是小片大获全胜。《媳妇的美好时代》、《婚姻保卫战》、《手机》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这些电视剧关注当下婚姻与家庭等热点话题,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于反思。它们似乎和同时流行的电视相亲节目交相辉映。

从电视剧《手机》可以看到真实的农村状况。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个电视剧里最好看的地方是农村戏,是黑砖头。为什么?因为这是久违的概念,我们已经有很长的时间没有看到真正的农村戏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可是,我们现在了解农村好像主要是靠赵本山的小品。曾几何时,农村戏一直是我们了解中国的最踏实的窗口。

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和过去的电视剧《新结婚时代》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如果说电视剧《新结婚时代》反映的是农村人和城里人结婚产生的问题,那么,《媳妇的美好时代》折射的则是今天复杂的社会关系,因为离婚的人多了,就可能有两个婆婆。看上去是写媳妇,实际上和电视剧《家有儿女》一样表现了新型大家庭。

与此同时,新版大型历史剧《三国》吸引了众多一线明星拍摄,演出阵容强大,拍摄质量和艺术水准较高。新版《红楼梦》虽引起诸多争议,但在电视剧的创新与时代感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不过,宝玉不是快男,黛玉也不是超女,所以,会有多少年轻人看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呢?如今影视剧的消费主体是青年人。这主要是从广告的角度看。《红楼梦》是名著,在今天看,名著通常都是不容易读懂的书。因此,似乎年纪大的人更容易理解红楼梦的时代。

2010年的电视剧状况似乎恰恰证明了电视剧和电影的差别。电影和电视有什么不同?喜欢出名的演员去演电影,喜欢赚钱的演员去演电视剧。韩国的电影颜色有点黄,但是,它们的电视剧很干净。因为电视剧是在家里看的,而电影仍然是在电影院看的。电影走国际路线,电视剧走国内路线。我们容易引进国外的电影,但是却不容易引进西方的电视剧。因为电视剧提供生活,电影提供梦想。

我们能够引进什么样的影视剧?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开篇说了,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这话用来形容影视剧引进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容易引进的是美国大片。而像英国电视剧伦敦东区人就很难被引进。因为我们容易更理解富人的生活。全世界的富人生活都差不多。穷人则各有不同。

从电视剧也能够看到跨文化传播的错位。比较起来,中国人好像比西方人看电视多,比如,一些中国人到美国以后就发现,美国人很少看电视,而与此同时,中国年轻人受美国电视剧影响太大,误以为美国人的生活和电视剧一样。美国是对外传播模式,中国人知道美国的事似乎比美国人还多。中国是对内传播模式,中国的影视剧很少有海外影响。中国梦正在模仿美国梦。

国产电视剧的昌盛似乎和政府的援手有关。多年前,港台电视剧流行。而后,政府扶植国产电视剧,黄金时间播放本土电视剧。结果,现在看港台电视剧的人少了。甚至美剧和韩剧也在网下被大陆电视剧击败了。通常认为政府不应该插手市场经济,但是看来,电视剧这件事好像是做对了。电影可能就不一样。

电视剧在卫视上撞车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今年政府出手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政府有没有必要制定政策限制电视台一天连播几集电视剧吗?有时候会有很多人觉得卫视连播很多集电视剧非常过瘾,这满足了一部分观众的需要。可是,如果碰到不喜欢的电视剧呢?那么,这个时候市场经济就会用无形的手来管理它们了,没有观众,就没有广告。这些电视台应该比谁都重视收视率。现在主要的问题可能就是上星的电视台太多了。

今年在电视剧领域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FS:Page],就是电视剧的广告植入。广告植入与有偿新闻不同。有偿新闻是被禁止的,而影视剧中的植入广告被视为双赢。在新闻中植入广告被认为是违反行业的规矩。而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植入广告就是能耐。为什么?因为广告会影响记者的公正。但是,广告植入不影响电视剧导演吗?显然,现在中国的法律在这方面还是一个空白。比如,它可能不仅仅涉及到观众的抱怨,还会影响到税收。

另外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就是栏目剧。栏目剧是什么东西?青海卫视的《下一站幸福》打出的是栏目剧,可是观众是搞不清楚的,多半会认为这是真的情感纪实节目。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节目和湖南卫视的《8090》节目干脆都不说自己是栏目剧。这是电视剧的一种吗?它有点像报刊的软文。北京电视台的《大城小事》也是群众演员演的,但是,观众明白这是在演戏。

那么,什么是情感体验者?在看到青海卫视的《下一站幸福》节目时,我们会觉得假的厉害。栏目剧就是便宜电视剧的意思吗?难怪一些大学的很多学生都积极学习写剧本,因为很多电视纪实节目都需要演出脚本了。真假难辨了。如果不说是假的,你就会以为是真的。问题是主持人和心理学专家是真的,他们也都被绕在里面编。还有什么是真实的呢?

有一种说法,就是西方人善于把假的搞成真的,而中国人是一不小心就把真的搞成了假的。我们的很多新闻看上去好像是电视剧。而我们的很多电视剧看上去似乎就是新闻。这种颠倒很可能与我们的技巧有关。弄巧成拙。所以,西方人羡慕我们的原材料。我们欣赏西方人的作品。

(5)值得注意的节目动向

2010年中国最轰动的节目应该是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虽然中国现在每年都会引进一些国外的电视节目,而《中国达人秀》可以算是近几年里改造的最出彩的群体性节目。央视有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而《中国达人秀》无疑是在感动这个概念上做足了文章。与此同时,今年的快乐男生和花儿朵朵都显得有些平淡。

提到《中国达人秀》节目,几乎就不得不谈及另外一个同样是出自东方卫视的节目《壹周立波秀》,事实上,在这两个节目中,周立波都同样显眼。在《中国达人秀》节目中,他是三评委之一。而《壹周立波秀》更是他个人的独角戏。甚至会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脱口秀节目。而周立波在《中国达人秀》节目中的表现令人觉得好像东方卫视正在把他塑造成为频道的形象代言人。

不过,电视台请代言人还是需要谨慎的。看《中国达人秀》总决赛时,感觉周立波一点都不把自己当外人。的确,他的风格是和上海电视比较搭,但是,搞不好也会弄巧成拙。前面有郭德纲的例子,老郭有一阵子就跟北京电视台的代言人差不多,后来出事了。实际上,中国当代的三大笑星都和电视走的比较近,赵本山就不必说了,有时看上去赵家班也似乎成了辽宁卫视代言人,赵本山的班底做的比较大,也做的比较聪明。

让人有点不好意思的是,当年终点评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第三个引起我们兴趣的节目仍然出自东方卫视,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也办了一个世界文明讲座节目,看上去这个节目很像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在《百家讲坛》节目已经走下坡路的时候,东方卫视的这个节目却令人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有一种可能,就是《百家讲坛》这样的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局限于历史,局限于古代的故事。而世界是开放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是否也需要考虑历史全球化的问题?没有中国的世界是一种损失,同样道理,没有世界的中国也是一种损失。可以说《百家讲坛》之类的节目是在讲述历史,有人说它在宣扬封建,可是,如果我们从拯救历史的角度看,这样的节目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传统文化的断裂问题吗?目前,没有看出来有这种效果。有点遗憾的是,东方卫视的这个节目似乎只是为世博会而作,没有长期性。

去年还有一个节目值得关注,就是央视二套新创办的《对手》节目,光头王凯主持,属于辩论节目,央视目前非常缺少这种有讨论性质的节目,在《实话实说》节目停办以后,央视能够称得上讨论类节目的似乎就剩下《对话》和《我建议》了。有意思的是,《对话》节目和新办的《对手》节目都是在央视二套,从中可以看到央视二套的活跃程度。云南卫视在今年也创办了一个辩论类的节目《民生大议》,倪萍重新出山主持,虽然她的感性主持路线似乎不大适合这种理性辩论节目,但是,最后这个节目仍然莫名其妙的不了了之了。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高盛、凯雷扳手中国概念股 分众聚众谁领风骚

“分众传媒发行价为14-16美元,首次公开发行25%的股份,共发行40017万股,融资额在1.4亿-1.5亿美元之间,公司市值将达5.6亿-6亿美元,正式挂牌日期定在7月上旬。”6月23日晚,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分众传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最新进程。而早在6月14日,美国证监会网站公布了分众传媒的募股书。重挺中国概念股“CEO江南春将于6月27日启动路演之旅。其行程的最先一站为香港,然后是新加坡、欧洲,最后一站是美国纽约。”上述消息人士透露。招股书显示,分众传媒2004年的营收约为2289.6万美元,毛利为2045.3万美元,净利750万美元,以市值6亿美元估算,其市盈率为80倍。此市盈率高于

聚众传媒率先发布中国楼宇电视广告五项标准

楼宇电视广告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吸引越来越多的业者分食大饼。但由于楼宇电视媒体起步较晚,行业标准的缺失,业内人士呼唤尽快出台行业标准。聚众传媒日前借在上海召开的中国楼宇电视广告标准研讨会之机,率先发布了楼宇电视广告五项标准。标准一:楼宇电视广告每天播放次数不得少于60次,杜绝少播漏播现象的发生。标准二:以点收视成本(覆盖场所多少)作为广告价值计算准则。标准三:楼宇电视媒体不是单一媒体,广告必须真正做到全国性联播才有效。标准四:楼宇电视媒体要“聚焦受众”,并实现对目标受众的“全程渗透”。标准五:楼宇电视广告只有在低干扰度的广告环境中,方能奏效。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3月,中

欧特克传媒与娱乐大中国区总经理 曾启柚

欧特克传媒与娱乐大中国区总经理曾启柚《实现创想——Ideasrealized》曾启柚:欧特克在广播电视这一块领域很多是广告和片头的包装和国外大型电视剧、高清电视剧都是用这个来剪播制作的,上面有二十几家国内外相关的用户,一路下来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孙奉明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孙奉明《高清世纪精心选择——松下电器P2HD最新发展》孙奉明: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将就松下电器以面向数字网络P2技术向高清方向发展向大家做介绍。今年BIRTV展会松下电视的参展主题是高清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