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试水农业物联网

2012-07-17 10:11:00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夏树 杨丹丹热度:

一场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浪潮正在江淮大地席卷而来。它就是被喻为改变中国“三农”的新生力量——“农业物联网”。

物联网是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我国已将物联网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徽作为农业大省、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再一次敏锐地捕捉到了国家大力发展物联网的有利机遇,率先探索“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典型示范”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模式。

政府谋划农业物联网发展

2011年的秋天,安徽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在认真分析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农业物联网发展,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以农业物联网为抓手,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安徽农业崛起。随后,一份牵动安徽“三农”大局、快速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决议悄然发出。

紧接着,省政府成立了农业物联网发展工作领导小组。26个省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理论研究、技术攻关、推广应用、标准制定4个专家组以及财务组,分别明确了各项重点工作的首席专家。

不仅将农业物联网工作提到政府层面的战略高度,安徽省还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保障物联网工作的推进和措施落实。省财政厅专门制定了《安徽省农业物联网工程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省级财政在去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的基础上,从2012年起,新增农业物联网工程项目资金500万元,市、县财政也积极增加安排农业物联网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安徽将实施农业物联网工程纳入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范围,组织实施农业物联网重大技术专项,积极推进应用系统软件开发、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接口中间件、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

据悉,由安徽省政府统一部署的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将在今年8月底试运行。该平台建成后,政府农林水等部门将实时监测全省各地的农业生产信息、粮食生产状况、水利灌溉等。这一平台启用后,将自动归纳分析种植大户的土壤及病虫草害相关数据,提示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该平台还可提前预知粮食作物收获情况,系统可以根据平台反馈的信息,与历史数据进行比对。比如,秧苗受灾情况反馈到平台后,可根据实际受灾状况,邀请专家进行远程会诊,研判灾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项紧系粮食生产的农业物联网运用工程也正在紧张地筹备之中。“这里很快将建成一个全省农业的‘大脑中枢机构’,可以适时观测各地大宗农作物苗情、墒情、病虫草害、灾情的监测系统和综合服务平台,担负起农业110指挥中心的功能。”安徽省农委主任张华建指着农业大楼6楼的一间偌大的办公室介绍说,他们准备在全省小麦主产县全部建立“四情”监测点,建设省级农业生产指挥调度平台,逐步实现对小麦等大宗农作物生产的远程监控和调度。除此之外,省农委种子站还将建设一个农业种子物联网,实现农业种子从生产到市场流通全程质量追溯,增强种子监管和行政执法手段。

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互联网是把芯片装进计算机,物联网则是把芯片装进动植物。”有专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只要能上网,就可在手机或电脑上实时看到农田里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还可以远程操控浇水、施肥、除草......种植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自家种植作物的生长状况,实现远程智能化管理。通过在温室中安装相关传感器,实时收集到温室中的温度、湿度、土地酸碱性等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数据终端,最终在用户的电脑或手机上显示各种作物生长要素参数。比如,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偏低,系统会自动启动相关装置增加二氧化碳含量,也可以通过事先设置好的参数值,对大棚中种植的西红柿或者黄瓜等蔬菜生长环境进行实时调整。

依据类似原理,物联网平台还可以运用到畜禽和水产养殖等方面。在合肥高新区从事农业物联网技术开发的一家科技公司负责人徐珍玉介绍说,“农业物联网”就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操作终端及传感器采集各类农业数据,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移动通信无线网、有线网等实现信息传输,通过作业终端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监控与管理。

合肥市蜀山区一家物联网科技公司的副总经理杨磊介绍说,物联网的智能溯源功能还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督,特别是强化对农产品(5.09,-0.06,-1.17%)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信息采集覆盖农作物从种子采购、播种、施肥、收获、运输、进入超市等各个环节。消费者在网上就可以直接购买你想要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通过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可以检索到正在运输农产品的车辆行驶到哪里、大概什么时候到超市等。

“农业物联网技术运用的领域和功能非常广阔,仍在进一步的开发延伸中。”安徽省农科院院长杨剑波介绍说。

“智能农业时代”即将到来

镜头一:一间敞亮的玻璃房内,专家通过大屏幕,可以看到全省几十个标准化基地的庄稼生长情况,并与当地农民、专家互动......这是合肥市滨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内的一个远程可视专家指挥系统,是一个具有互动交流功能的科技进村入户新手段。“田间苗情监测,音像同步传输,全天候专家咨询服务和指挥调度,专家一对一讲解,可以多方会诊,为农户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安徽天禾种业总经理王实介绍,他们去年引进使用这套农业物联网设备,是为了全方位为种子生产标准化基地进行监控及服务。

镜头二:长丰县艳九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草莓大棚内空无一人,当天的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大棚内的风机、天窗等设备一一自动打开。原来,在不远处的一间指挥调度室里,操作工人正根据电视屏幕显示的各个大棚内的数据进行触摸式指控。这些指令通过传感器在大棚内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同时数据库的适时监控让草莓生产完全自动化。

镜头三:在合肥市庐阳区三十[FS:Page]岗乡的蔬菜大棚内,一个个电子探头把大棚里蔬菜的生产状况同步传递到控制室里的电视屏幕上。可以查到每个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土壤、肥力等适时数据信息。大棚主人毛凤昌告诉记者,不仅自己可以通过适时监控了解到蔬菜大棚内的情况,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网上系统随时了解到这个基地的蔬菜种植情况,消费过程的可追溯在这里一一实现。

镜头四:皖南休宁县蓝田镇培源村的茶叶基地,一个个摄像头穿插在茶树间,监控着茶林的成长和病虫害防治情况。茶场主人王光熙告诉记者,有了这一个个电子眼,可以随时了解到茶林的生产情况,还可以通过视频对话指导茶场工人们进行有机肥的施用和病虫害的防控技术。

 ......

这样现代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场景,如今在安徽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如何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加大信息采集的实用性,让物联网技术贴近农民生产实际需要是未来改进的方向。”安徽省农业物联网发展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

责任编辑:敖瑞

为您推荐

安徽西北边陲农户看上了多频道高清晰电视

地处偏僻的革命老区安徽省皖西西北边陲的霍邱县周集镇周集村农户朱正涛,从2006年10月10日开始,不用出门,在家可以看上了35套高清晰电视节目了。提到看电视,朱正涛的爱人潘明芳喜不自禁,她告诉笔者,过去没有实现村村通时,她家电视只能收到一、二个台,天气不好时雪花点儿还比较大,看得眼酸疼,如今不仅可能收看到全国各地35套节目,而且画面清晰亮丽,这在大城里才有的条件,俺也能享受啊!像朱正涛、潘明芳能够看到多频道、高清晰电视节目的农户,在安徽西北边陲,可不止他一户了,过去,由于地处穷乡僻壤,农民文化生活贫乏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自霍邱县2005年8月16日正式开始实施有线广播电视进村入户暨“村村通”工

安徽省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启动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统一规划,安徽省电视台卫视频道和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经济、生活、农村频率的节目将使用中星6B广播电视专用卫星传输。7月31日,我省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全面启动。为提高卫星广播电视传输质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决定8月1日至8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将现在使用亚洲3S、亚洲4号、亚太6号、亚太2R号、中卫1号、鑫诺1号共6颗卫星传输的中央和地方卫星广播电视节目,将全部调整到鑫诺3号(东经125度)和中星6B(东经115.5度)两颗广播电视专用卫星上,将现在使用鑫诺1号卫星Ku频段传输的广播电视节目全部调整到亚太6号(东经134度)Ku频段转发器上

浙、皖部署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作

7月25日,安徽省广电局召开了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2007年第一阶段工程建设任务部署会议。会议通报了全省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现状,部署了第一阶段工程建设任务。

安徽:明光当街兜售卫星电视接受器被查缴

开着装有28套卫星电视接受器的货车,当街向电器店和市民兜售,还没出手即被工商人员查获。卫星锅被没收,车主被罚款2800元。近日,明光市广电局工作人员在该市桥头镇司巷街道上看到一辆货车上装有卫星电视接收器,货主正在向一家电器商店推销。工作人员立即将情况反映到明光市工商局桥头工商所。工商所立即派员赶到司巷街道,依法暂扣了货车内装载的28套接收器。货主李某交代这批接收器是从一个山东人手里购买的,进价150元/套,到司巷街道还没出手就被工商人员查获。工商所依法对当事人李某作出了没收28套接收器并处罚款2800元的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