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杜百川】互联网+广电是本末倒置,广电+互联网才是正解

2015-05-07 11:19:37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方珍热度:
编者按:近段时间以来,“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的热词。现在“+互联网”又开始引起了各领域的热议。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其本质均在于传统行业利用/运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实现自身的变革,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使用体验。那么,广播电视网络行业“+互联网”于基础技术支撑方面的发展现状如何?就让我们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先生对此进行详细解析。
 
一、广电+互联网才是正解,典型案例解析
 
在谈到互联网+这个问题时,杜总表示,对于广电来说,当然是广电+互联网,决不是互联网+广电。对于广电如何拥抱互联网,杜总表示,目前全球都出现了比较多的也比较好的案例。
 
案例1:ATSC3.0即将出炉,全IP
 
ATSC3.0即将出炉,已经是全IP,不再有TS,路由采用DASH和MMT,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ATSC3.0首先需要做的是能够用不同的带宽资源支持不同的服务,不同的调试方法,能够扩展应用。其次就是要支持超高清4K、8K HEVC、还有个性化和交互。很清晰的拥抱互联网也好,加入互联网也好,提高频谱效率和支持超高清,应该是ATSC3.0最想要解决的问题。
 
ATSC3.0基本确定了对于流服务采用的是韩国的标准,总而言之没有TS,全部基于IP,IP上面是TCP、UDP,再上面是HTTP,再上面是新型的协议,新的广播体系有可能在5年之内将会做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只有这样做了以后才能跟互联网真正的相互融合起来,各种关联的业务,对用户来说智能的增值的关联的内容,各类新的应用才会呈现出来。
 
ATSC3.0分为三个组,工作小组、物理层,S34是应用和呈现层,应用和呈现层确定了以HTML5为主,S33确定了以Management和Protocols为主,S32以Physical为主。前前后后中国两年之内参加了每个月10次左右的电话会议,在物理层的划分Uplink的上行,经过中国的努力,ATSC3.0采用了中国的调制和交织方式。经过努力,中国提的窄带的完整的上行系统被完整的采纳,作为ATSC的标准之一。经过两年的努力,中国的技术终于进入到了美国ATSC标准里面。
 
案例2:演播室,采用全IP方式
 
在演播室这方面面,采用全IP方式,像SMPTE2022-5-6,采用SDN,云架构是另一案例!
 
IP技术用于广电有许多优点,但更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敏捷性。IP技术的运营优势提供更好的投资回报。广播电视台利用媒体和IP技术提高员工生产力。下一步,IP技术将改变视频制作方式IP数据传输不仅提供从一点到另一点迁移媒体的方式,而且能够传输与媒体自身有关的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把SDN能力集成进设备配置和控制系统内可以保护最重要的资产——训练有素的员工。一个恰当配置的基于SDN的控制面能通过一个舒适、用户友好和直观的界面访问交叉开关或分组交换机。
 
案例3:利用IP网络扩展原有电视广播业务
 
去年欧洲发布了DVB业务在IP网传送标准ETSI TS 102 034 V1.5.1 (2014-12) DVB Transport of MPEG-2 TS Based DVB Services over IP Based Networks),主要是电视业务如何通过IP网络最终在家庭网络终端得到实现。利用IP网络及其网络基础设施扩展原有的广播业务!
 
案例4:节目封装方式的变革!
 
欧洲标准组织去年出版了有关通用码流包装的标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协议;第二部分逻辑链路控制;第三部分IP鲁棒包头压缩。ETSI TS 102 606 (2014-07),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Generic Stream Encapsulation (GSE); Part 1: Protocol;Part 2: Logical Link Control (LLC);Part 3: 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 (ROHC) for IP。
 
该标准规定了IP业务如何经由广播通道进行分发,完成了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架构和广播架构的融合!
 
目前欧洲标准组织ETSI正在制定伴随屏幕和码流标准,目前设置了3个部分。第一部分:概念,作用和总体架构;第二部分:内容识别和媒体同步;第三部分发现。Draft ETSI TS 103 286 CSS (2014-10), Companion Screens and Streams, Part 1: Concepts, roles and overall architecture; Part 2: Content Identification and Media Synchronisation; Part 3: Discovery终端设备、网络和通道的多屏业务融合,不是简单的显示连接,而是多屏幕不同通道在不同终端的融合业务实现,同时将广播业务扩大到其他屏幕!
 
二、广电要对OTT视频、智能电视、有线电视云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杜总指出,介入广电节目的云平台有三个方向,互联网电视云平台,电视台节目云平台和有线云平台,三者都想扩张,将用户抓到自己手中!
 
广电需要尽快对互联网视频云平台、智能电视云平台、有线电视云平台、电视台云平台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目前国网已经有云了,华数云、歌华云、百事云等都在兴起,这些云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实验。但是不可能每个有线运营商都建个云平台,有线电视运营商打破地域限制是迟早的事。
 
杜总表示,广电要加强对云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尽快对互联网视频云平台、智能电视云平台、有线电视云平台、电视台云平台规范管理;同时,广电要加强电视台云平台和有线电视云平台的顶层设计,规范与其他领域云平台的关系;此外,广电云平台还要加快与大数据、社交网络、移动网络、家庭网络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融合,进行颠覆性创新。
 
三、广电大数据建设
 
从国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大数据产业链还未成形,只有手中掌握数据的公司的,如百度、阿里巴巴等推出了商用服务,其他的大数据应用仍集中在企业内部使用,未来发展前景巨大。
 
一个大数据项目要成功,关键就是要正确认识大数据的短板。大数据绝对不是万能的,千万不能认为大数据可以搞定一切,有了大数据的帮助,就可以无所不能。现实中构建大数据模型往往就可能存在一系列的偏差(有过数学建模经历的人对此会深有感悟),著名的案例就是通过社交媒体大数据分析就业市场。
 
广电的大数据主要是用户数据,要有意识地积累数据和利用数据,充分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现在最关键的是不要把数据的控制权拱手交给别人!
 
在新媒体时代,广电要把自己的蛋糕做大还是要抓住数据,还是要建立自己的独特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广电自建CDN,要在建设虚拟化架构之上水到渠成
 
由于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广播通信技术的融合加速,内容传播递送技术正在快速更新,CDN传统架构正在发生变化,甚至CDN概念本身也正受到挑战,而广电原来并不是传统CDN架构。
 
CDN架构和概念在几年内会有大的改变,特别是通信和有线网正在全面向SDN/NFV转换,将来CDN只是虚拟架构下的软件。
 
NFV技术将业务和功能虚拟化并将其从家庭设备转移到NFV云,虚拟网络功能将原家庭设备进行虚拟复制,即家庭网关复制成虚拟家庭网关,机顶盒复制成虚拟机顶盒,以便尽量保持到虚拟设备的用来的接口。
 
家庭虚拟化将改变CDN和家庭设备的关系。目前网络运营商提供家庭业务通常使用放在用户家中的专用设备,该设备代表运营商出现在家庭或成为家庭网络的一部分,如用于互联网和VOIP的家庭网关(RGW),支持电视和PVR的机顶盒或家庭网关等。
 
因此,广电目前全面转向CDN架构或大规模新建CDN的时机尚不成熟。如果广电谈CDN的建设,首先要关注虚拟化,一旦虚拟化架构建成,CDN自然就有了!

五、重新解读700M频谱问题,电信关注度并没那么高
 
WRC-15大会即将召开,将为5G寻求6 GHz频点以下的、全球协调的物理频段(而且是优选频段), 700 MHz频段在列,而且国内移动通信行业也已开展U段低端的应用研究项目,并且ABU与EBU已开 始联合保卫广电频谱。
 
杜总表示,WAC大会通常由工信部组团,广电总会有人参加,电信对700M关注度不像国内某些媒体 报道的那么高,并不适合数据密度较高的场合,LTE-U主要关注的是5GHz,有500MHz可用,并更容易与Wi-Fi协同工作。

责任编辑: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