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林涛:家庭互联网有三大发展趋势

2015-11-17 10:58:24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DVBCN编辑部热度:
11月17日,GFIC 2015家庭互联网大会盛大开幕,在主题报告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蒋林涛作了题为《互联网+  助力通信业转型》的报告。



图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蒋林涛
 
首先,蒋总指出,“+”互联网=行业信息化。比如,工业加互联网等于工业信息化:不改变业态,互联网作为信息化的载体。推而广之,农业+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商业+互联网=商业信息化,教育+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家庭+互联网=家庭信息化。
 
蒋总特别指出,家庭互联网即为家庭加互联网,实际上就是家庭信息化。
 
特别地,互联网“+”就意味着要改变行业的业态。但是,不改变业态,互联网作为信息化的载体。
 
虽然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产业不单单是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但是不可否认房地产、电子信息、汽车工业等经济支柱产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因为加入了互联网因素而迎来了新变化。
 
通信业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已经沦为夕阳产业,相反,“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需要通信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通信业将在推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通信业仍然是朝阳产业。
 
蒋总认为,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环境呈现“新常态”,既催生信息消费新需求,也带来企业经营新挑战。宏观经济发展注重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信息通信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互联网改变着用户消费习惯,极大的激发了用户数据流量业务的使用需求。而GDP增速进入换挡期;互联网倒逼运营商进行产品结构、发展模式、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转型创新,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虚拟运营商牌照发放、接入网民资引入、营改增、营销费用压降等政策相继出台,行业监管更加注重效益、公平、开放和安全,运营商经营必须更加注重成本效益。
 
如果将国际运营商普遍采用的战略比喻成一个人:首先,战略思路是人的脑袋,协调公司上上下下各个组织单元。传统业务注重营销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账户融合价值提升;而新业务领域强调产品研发能力和开放合作,探索新价值;在支撑层面则注重提升网络能力、调整组织体系、创新机制体制。
 
其次,网络业务和数字化业务就像人的左右手,靠这两只手,人才有饭吃,其中网络业务包括语音业务、流量业务、全业务、集客通信业务,以及光纤、VoLTE等网络升级服务,数字化服务包括互联网业务、家庭智能化业务、集客信息化业务等。
 
第三,内部运营管理就像是人的心脏,只有加快运营管理模式、组织管理体系、合作模式的改革创新,才能激活这颗心脏,不断注入与环境相适应的新血液,整个人才能不断的获得新的动力。
 
对于工业互联网,主要有以下四大特征:
 
智能化生产——实现从单个机器到产线、车间乃至整个工厂的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体化工厂和虚拟化工厂并存。
 
网络化协同——形成众包众创、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垂直电商等一系列新模式,大幅降低新产品开发制造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可以实现虚拟化生产(虚拟工厂)。
 
个性化定制——基于互联网获取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灵活组织设计、制造资源和生产流程,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
 
服务化转型——通过对产品运行的实时监测,提供远程维护、故障预测、性能优化等一系列服务,并反馈优化产品设计,实现工业企业服务化转型。
 
从开始的桌面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来变革着经济的发展模式。现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引起非常高的重视,首先,它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跨界融合,我们原来说互联网的时候都说跨界融合,但是它的跨界只是在信息工业领域中的跨界,而现在它跟各行各业之间将实现融合,这种跨界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它将重塑工业和互联网的生态。在这当中由于跨界,协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又比如商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其不仅有平台体系,还有虚拟运行。在平台体系方面,商品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物流平台、网店(线上、线下)等。而在虚拟运行方面,实体商店和虚拟网店(线上、线下),实体物流和虚拟物流。个性定制,即基于互联网获取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灵活组织设计,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
 
对于家庭互联网,蒋总认为有以下的三大发展趋势:
 
由独占到分享:家庭中的资源(IT资源)和相关设备由独占到分享。
 
由实体到虚拟:家庭中的设备由目前主要以实体为主的设备,转换为实体设备(PC机,手机,PAD,电视等)和虚拟设备(IT资源:计算、存储资源共享)共存。
 
家庭网络由局域到广域:家庭网络将会从家庭局域范围扩展为广域范围(一个城市,全国,全球)。
 
家庭互联网涉及:家居、家电,健康,教育,文化娱乐,居家办公等内容的网络化。
 
对网络的要求:可信、安全,有服务质量保证。
 
信息消费具有双重效应,一是“新增效应”,二是“替代效应”。信息消费是重要的新兴消费,居民消费意愿强(边际消费倾向递增,近几年30%左右的增长速度可见一斑),增加信息消费供给、促进信息消费将显著缓解当前面临的传统消费规律性下降、新兴消费供给不足的问题,从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消费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必然抑制其他类型的消费,反而会带动其他类型消费增加。如:根据相关研究发现,2011年网络零售总额中有39%为新增消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这就是信息消费产生的“新增效应”,即信息消费会带动居民新增消费,进而拉高居民消费水平。”
 
当然,信息消费也有一定的替代效应,由于信息消费具有网络化的特征,导致线下消费向线上转移,这会使得信息消费对线下消费形成一定的替代,这是技术进步的必然。此外,促进信息消费会加快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也会客观上导致一些传统消费的衰落和消亡。但相较而言,信息消费的“新增效应”要大于“替代效应”,促进信息消费会带动居民消费水平的整体提高,从而有效拉动内需。
 
最后,蒋总指出,家庭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信息化,设备由独占到分享、由实体到虚拟、家庭网络由局域到广域。此外,家庭互联网涉及:家居、家电,健康,教育,文化娱乐,居家办公等内容的网络化。家庭网络对网络的要求是可信、安全,有服务质量保证。而在电信转型方面,要强本固基,实现可信网络、可信业务,提高电信网能力,并建立良性商业模型。

责任编辑: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