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十三五”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

2016-08-08 13:41:10来源: 现代电视技术 热度:


图为:中央电视台 姜文波(台分党组成员)
 
“十三五”时期是中央电视台实现向“技术先进、信息量大、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国际一流媒体”跨越的战略机遇期,处于这样一个关键发展时期,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亟需我们对未来的业务发展重新审视和定位,在明确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对业务布局、技术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规划。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业务发展技术支撑是基础、是前提。在媒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媒体融合大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快速演进的今天,以科技发展为支撑是推动中央电视台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作为中央电视台今后五年科技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对于中央电视台适应环境新变化、应对发展新挑战、加快转变、加速转型、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国内外电视媒体科技发展现状
 
新技术发展推动媒体融合进程,传播能力建设仍不容忽视。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数据中心逐渐进入智慧时代,电视媒体信息基础设施架构也在经历着从AV向IT的快速过渡。以此为基础,基于云架构的媒体数据中心建设、融合制播平台的搭建、台网互动的新业务尝试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为适应新媒体生态进行的流程再造,不断完善的相关技术企业布局和全媒体战略布局,各方面都在不断推进全媒体建设的进程和媒体的融合发展。同时,运用新媒体扩展节目传输渠道,运用多种手段促进节目的落地实效,提升用户增量,各电视媒体也在持续扩充传播能力建设。
 
高端新型制播技术发展迅猛,观众视听需求日益提高。超高清电视、3D电视、环绕立体声、全景声、虚拟现实技术等高端新型制播技术不断发展,国际广播电视媒体、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不断加强高端制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日趋完善,技术应用实践日益广泛,技术及节目创新不断涌现,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高品质内容的生产,并为观众带来了焕然一新的视听体验。
 
媒体间技术竞争日渐突出,自有化研发势在必行。媒体融合的大势正在加速新一轮的广播电视技术升级,电视媒体间科技发展的竞争日益突出地体现为技术创新的竞争。传统媒体需要快速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新媒体平台,国外主流媒体深入开展自有化研发推动自身技术发展引领行业进步,国内媒体也开始积极探索自有化研发应对媒体环境的变化。围绕核心业务发展随需应变、敏捷快速的技术研发能力,扩充技术队伍发展适应自身业务的研发团队,将为增强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技术支撑要求不断提高,技术运行机制需要优化创新。在媒体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生产制作流程、分工协作模式都面临巨大的变革。在电视媒体产业日趋成熟和服务外包产业加速发展的双重因素推动下,探索电视台内新型技术运行机制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媒体行业准入条件逐步放宽,社会化合作发展迅速,外包服务社会化资源日益丰富,可以通过将非核心业务进行社会化合作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二 中央电视台“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建设取得可喜进展,后续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积极推进新媒体节目内容建设及制播实践,开发多种新媒体应用产品,在新媒体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并获得观众认可,同时,中央电视台大量节目资源是新媒体发展的最坚实基础。然而,中央电视台在新媒体发展方面还存在着台网融合互动程度较低,新媒体应用产品分散、新媒体节目难以落地等问题。
 
数据中心提供有力支撑,深入建设应用提上日程。随着云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制播方式的变革以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数据中心正逐渐成为电视媒体的核心信息基础设施。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也在加紧数据中心的云化改造,并逐步探索数据中心建设的跨界合作模式,以适配未来节目制播规模与效率、提升平台基础支撑能力,为全媒体生产制播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高端制播能力国内领先,需持续发展保持竞争优势。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一直将发展高端制播能力作为重要任务,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节目呈现方式,通过开展4K制播实践和开展立体电视制播实践,支撑3D电视试验频道播出,环绕立体声节目制播技术水平居于国内领先。但面对未来制播需求,超高清制播系统规模仍需扩大,新型制播技术研发与应用步伐仍需加快,还需继续巩固和发展高清生产内容的普及和推广,全面促进高清节目以及未来高端制播节目的落地工作。
 
国际传播体系加速发展,提升传播技术能力正值机遇。“十二五”期间中央电视台传播能力建设在平台建设、海外落地、海外传播、海外运营等多个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在全球采编播能力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在媒体融合发展时期扩大传播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基于云架构加速构建智能网络,对海外新闻制播流程实施再造可以提升国际传播技术能力,增强海外传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需优化完善满足更高要求。新址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基本建成,信息安全运行管理体系日益完善,都是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一贯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全面网络化、信息化、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带来新的安全风险,社交媒体、UGC等新应用,内部威胁防范难度加大都带来内容安全和监管难题,媒体融合发展对广播电视信息安全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都给信息安全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信息安全体系仍需优化完善以满足更高要求。
 
自有化研发有序开展,需大力加强以提升核心竞争力。过去的几年中,中央电视台注重加强科技创新的整体规划和部署,组建研发团队积极服务于台内建设,开展专项研究实现节目生产流程优化再造,制定标准规范提供技术指导并扩充专利资源。面对新工艺新技术、融合化新兴业务、科技管理与创新等问题,必须要继续围绕台内业务开展以产品研发、科技创新为主的自有化研发工作,加大实施力度,以保持并提升中央电视台作为国际一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运行任务日趋繁重,需适配发展创新机制。面对产出规模不断增长,技术保障环节庞杂、业务形态日趋多元、业务流程日益精细的现实要求,技术系统的设备设施、人力队伍和技术能力等各方面资源的缺口压力日益突出,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内容生产和保障需要,现有技术运行机制面临新的挑战。
 
节能减排压力突出,面向未来谋划科学发展。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新要求下,电视媒体作为高投入、重装备、高消耗的行业,节能减排在战略转型期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新址全面启用导致能耗不断增加,全媒体升级使能耗长期处于爬坡期,计量统计手段粗线条造成隐形浪费,单纯以物理能源消耗作为评判标准,尚未将“节能减排”作为重点关注内容,近些年中央电视台能源消耗走势并不乐观。
 
三 中央电视台“十三五”时期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
 
“十三五”时期中央电视台科技发展将坚持以政策为导向,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加强战略统筹和规划引导;强化创新驱动为核心,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策略;以媒体融合为指引,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旗舰和构建世界一流媒体为目标,扎实推进科技发展的各项工作和措施;以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转型升级,为事业产业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持续提升传播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 中央电视台“十三五”科技发展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通过对“十二五”期间中央电视台科技发展工作成效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国内外主流电视媒体业务现状及新技术应用情况等进行深入调研和客观分析,对未来五年科技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明确了“十三五”期间,中央电视台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将围绕以下八个方向开展和实施:
 
1.围绕电视和新媒体一体化发展,提供适应的制播能力
 
“十三五”时期媒体融合将以新闻业务为龙头,构建电视及新媒体一体化制播云平台,推进电视与新媒体融合,以先进技术支撑业务形态的开拓创新;创新媒体融合产品形态,加强新媒体与用户互动,推进“电视+”智慧媒体生态系统建设。
 
媒体融合制播技术架构的建设首先要建设融合媒体内容汇聚平台,丰富信息素材采集渠道,构建“大新闻”多渠道采编播模式,使新闻生产向电视和新媒体一体化制作方向发展;基于IP化基础架构、服务于节目包装呈现,打造新媒体互动演播室以创新节目形态;通过资源池化实现节目资源高效共享,构建对内容统一管理的、“存用并重”的融合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并支持4K等超高清媒体资产的应用,以适配高端制播的发展;尽早启动基于宽带互联网的超高清视频节目分发试验,适时开展超高清电视频道播出试验;建立全台统一的内容发布平台,形成统一的发布渠道,创建一致的央视品牌。
 
其次要打破独立制作岛形式,基于云架构尝试综合制作云平台建设,逐步将融合媒体制播领域扩展至体育、综艺等节目,支撑融合媒体综合类节目和业务的快速拓展与创新发展;规划设计融合媒体架构下的工艺流程,打造中央厨房式的融合媒体生产制作平台,最终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与有线运营商在电视和宽带等业务上的深度合作,打造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电视及新媒体传输分发服务系统,在推动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宽带发展的同时,实现央视高清电视和新媒体节目在有线电视网络的全面落地入户;研发增强型电视、同步第二屏等新应用;开展基于有线网络的电视直播和IP大屏点播与新媒体小屏关联互动业务,推动“大屏+小屏”制播模式;通过建立统一的媒体运营、数据分析平台,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用户行为特征和偏好分析,实现央视节目向用户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不断增强服务能力,重视用户参与体验,最终推进“电视+”智慧媒体生态系统建设。
 
2.围绕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强化技术支撑与业务延伸
 
“十三五”时期数据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是以全功能新型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构筑新一代IT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网络化、文件化制播,大力提升节目制播效率;实现业务连续不中断灾备,有力保障节目安全播出;满足受众定制服务等需求,为未来全媒体制播提供全面技术支撑。
 
数据中心建设将分步实施。首先将依据新址数据中心IaaS层平台技术方案,升级完善现址数据中心底层资源池平台,构建现址过渡数据中心。基于新址数据中心和现址新建数据中心基础资源平台,划分核心业务及灾备范围,结合互备双活技术思路,构建“同城+异址”数据灾备中心。围绕灾备中心系统建设和运行制定详细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建立数据灾备管理机制与运维体系,保障核心业务连续不间断。在互联互通新现址、资料馆、CNTV数据中心,搭建全台统一IaaS资源平台基础上,继续完善虚拟化的基础工作,加快软硬件资源的便捷部署,向上为各业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
 
在此基础上,建设面向生产的综合制作资源平台,实现综合制作系统去岛终端化;基于云架构建设面向服务的应用部署平台,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动态分配、实现业务能力的动态扩展和收缩、促进节目生产业务和应用系统的敏捷部署;广泛采集和分析制作行为等终端用户信息数据、汇集提炼真实业务需求,建设面向用户的数据采集分析平台,改进完善各业务应用系统、提高节目制播效率。最终全面构筑PaaS资源平台,大力提升节目制播综合质量及用户体验,打造支撑新型制播方式的云数据中心技术平台,全面支撑未来全媒体的建设与发展。
 
3.围绕规模化生产,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制作和播出系统
 
“十三五”时期高端新型制播技术发展是以开播我国首个4K试验频道为目标,完善4K超高清节目制播系统;在普及环绕声节目制播的基础上,开展3D声节目制播实践;继续推进裸眼3D和虚拟现实等新型技术研发及应用,提升高质量精品视听节目制播能力,巩固核心竞争力,履行国家媒体责任与义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视听需求,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生产实现更大繁荣。
 
第一阶段计划从2016年起持续对现有4K高端制作岛系统进行升级和扩建,在“十三五”期间建成50套左右4K超高清制作单元;利用新型制播技术对台内高清演播室进行改造,并建设4K超高清演播室;在频道开播前满足1200小时超高清节目积累;在“十三五”期间,逐步推动系统基带传输交换IP化,实现利用宽带互联网手段提供4K超高清节目点播服务,适时开播4K频道。
 
第二阶段将逐步优化4K节目制播流程及制播工艺;超高清节目制播力能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实现超高清节目播出量占总节目播出量20%以上,新址演播室40%~50%为超高清4K演播室,为4K试验频道开播提供节目储备和生产能力保障。同时,完善外场4K转播系统,研究制定外场4K转播系统的技术方案。计划2016~2018年建设完成1~2辆4K转播车,到2020年再增1~2辆4K转播车,为2022北京冬奥会转播提供支撑。
 
实施覆盖全台所有节目的5.1环绕声制作系统工程建设,建立分层次的环绕声制作体系,力争到2020年制作端普及5.1环绕声制作,开展基于对象、可交互的3D声制播技术应用与实践;进行高端新型制播技术跟踪研究,包括裸眼3D及虚拟显示、全息投影技术的制播试验,以及8K超高清技术可行性研究等。
 
此外,打造现象级节目制作资源池,实现对季播类节目的海量存储和超高带宽支撑,建立适配季播类节目的制作流程,不断创新节目呈现方式,也是提高高端制播能力的手段之一。
 
4.围绕国际化传播,构建全球新闻采编云制作和云分发平台
 
“十三五”时期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展将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建立健全基于海外分台和记者站的全业务、全功能、全媒体和全覆盖的全球新闻制播体系和业务管理体系,实现国际传播能力显著提升。
 
围绕新闻采编播全流程,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分三步实施:
 
首先将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播出手段,构建中央电视台CDN、CCN网络,建设全球新闻分发平台,实现跨域跨终端传播;尽快实施欧洲分台建设,优化海外台站布局,着重海外台站的光纤网络建设和优化,以云计算为核心实施海外分台演播室系统改造,实现海外制播技术资源灵活调配。
 
在此基础上,基于云部署建设海外分台技术运维与资源调度管理平台,实现对海外分台技术系统的实时跟踪和不间断监控,动态合理配置技术资源、实现预警和远程诊断,解决海外分台、中心站及海外记者站的技术运维和调度管理问题,以提升海外台站的技术支撑水平。
 
通过搭建新闻素材采集与汇聚平台,实现海外新闻素材远距离采集及回传、综合使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扩展新闻采集方式和渠道;全方位多角度整合海外新闻及相关信息等数据,搭建国际传播信息系统,构筑高价值度的新闻素材及信息中心。通过云计算、高速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搭建以台本部和海外分台为节点的新闻生产云平台,重造海外新闻制播流程,最终全面构筑全球一体化新闻采编播云技术体系。
 
5.围绕信息安全要求,完善符合媒体运管特征的安防体系
 
围绕信息安全发展的要求,“十三五”期间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打造面向云架构的全台一体化可信、可控、可管的信息安全体系,完善符合融合媒体运管特征的监防体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障机制建设,打实外部安全防护、加强内部安全管控,全面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在“十三五”初期将以打造全台一体化可信、可控、可管信息安全体系为目标,首先对现址播出、总控、新闻共享等业务系统及过渡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系统进行改造,使全台信息系统全部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现址信息安全体系的对接和互联互通,形成全台一体化信息安全体系。
 
同时,建设信息安全综合监测监管平台。改造新址及现址安全管理与综合审计系统,将现址纳入安全监测和安全审计范围,逐步进行系统升级扩大监测范围、提升系统功能和预警效率;面向可信制播和可信化业务处理建立完善的AV和IT内部管控机制;逐步建立符合媒体运管特征的一体化信息安全综合监测监管平台。
 
开展面向云架构适配媒体制播环境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适配融合媒体制播发展方向,进行覆盖全台的下一代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顶层规划设计;分析界定媒体融合和平台云化以后的安全边界;紧密跟踪信息安全发展趋势以及业务应用系统的变化,适配调整安全保护措施并对信息安全系统进行优化完善。
 
在“十三五”后期开展适配融合媒体制播和云架构的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重新界定台网深度融合、协同制播的安全边界和关键节点,构建贯穿全业务流程、涵盖多元化业务的融合媒体制播安全保护机制和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与新数据中心建设同步完成云安全体系的构建,打造适配融合媒体制播和云架构的信息安全体系。
 
在进行信息安全技术体系构建的同时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障机制建设。持续开展主动防御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信息安全工作前置机制,使信息安全贯穿业务和技术系统全生命流程,全面推动信息安全规划建设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规章制度;持续加强检查修复和内容防控力度,不断提升信息安全技术能力。
 
6.围绕自有化研发,开发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打造核心品牌
 
自有化研发是中央电视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十三五”时期全面规划布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成立独立的研究与研发部门,建立敏捷高效的自有化研发体系;超前规划技术研发布局,围绕中央台发展方向和重点业务,加强前瞻性、基础性、创新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争当媒体竞争新规则的制定者,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开发核心产品,打造核心品牌,助力业务创新;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培育创新理念,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发展自有化研发首先要构建随需应变敏捷高效的自有化研发体系。成立独立的研究与研发部门,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开发,为技术创新提供战略规划和决策咨询,为技术系统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以项目为依托、成果为支撑,实施“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推动领军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培养,形成与媒体融合发展相适应的自有化技术研发团队;着力创新理念培育,变革技术研发与服务方式,建立随需定制研发、敏捷高效落地的快速联动研发服务模式。
 
同时围绕重点领域加快技术研发布局,结合台内业务发展及技术转型,规划未来五年自有化研发重点领域,到“十三五”末期能够实现技术跟踪应用向技术创新引领的转变。
 
在此基础上围绕核心竞争力提升成果转化。改革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搭建完善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完善专利体系建设,研究建立贯穿研发项目全过程的专利挖掘体系,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开展中央电视台研究品牌推广工作,展示最新科研成果。
 
7.围绕产业化发展,探索新型技术运行机制和社会服务市场
 
在电视媒体转型升级、产业化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构建与中央电视台“十三五”时期事业产业发展相适配的新型技术运行机制,应在现有技术运行保障机制基础上,充分利用成熟的社会化资源,在统一规范的技术管控体系下,以适度扩大技术服务外包规模、开拓社会服务市场、深化社会化合作的方式逐步探索优化创新技术运行模式。
 
对非核心业务开展社会化合作方式,进一步研究适配外部环境发展和中央电视台事业发展的技术外包模式。建立技术业务分类标准,明确技术服务外包范围和比例,统筹规划技术服务外包总体布局;制定和完善服务外包管理标准体系,提高外包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完善服务外包质量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和监管模型,实现技术服务外包的科学化、规范化评估和管控。
 
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化资源弥补台内资源不足,适度扩大外包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服务外包科学化评估和管控水平,构建与中央电视台实际需要和发展方向相适配的外包服务体系。
 
同时,加强技术运行和社会化合作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探索建立信息化平台为知识产权的有序管控及价值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强化设备资源对内容生产业务的服务能力,提高资源调度使用的用户体验;研究和应用科学合理的设备资源效益评价方法,开展常态化的评价分析;探索并构建适配云服务的资源配置调度方式,推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8.围绕节能减排目标,推进节约型、创新型媒体建设
 
节能减排工作要始终围绕核心业务“节目生产”为准线开展和布局,“十三五”时期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是:结合中央电视台媒体生产的属性,将中心落实于“提高能效”,将重心落脚于“产效优先”,将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有效和动态地结合,避免因片面追求能耗降低而造成的能效降低。到2020年,人均综合能耗显著下降。
 
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首先要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覆盖全台的能耗数据计量监测系统。部署分布式能耗数据采集点,促进能源精细化计量体系建设;逐步推行适合媒体属性的能源使用效率综合评估规范,建立合理的产能比核算体系;建设科学的管理方式支撑节能减排。同时启动基础运行保障节能技术改造工程,采用绿色高效设备设施,全面降低综合用能消耗。
 
在此基础上推动生产方式提质增效,促进工艺生产流程优化。强化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动态调配高效分配;关注基础技术资源轻负载、轻资产、轻负荷;实现更好的互联互通,提升资源利用率,减少投入提高产出;关注能耗增量,将“节能减排”要求纳入数据中心设计规划的重心之一。
 
在完成中央电视台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进行媒体行业节能减排标准研究,探索具有普遍适用的能效指标,推动电视媒体节能减排发展。在“十三五”末期实现全面考核中央电视台能耗能效水平,继续实施改造优化,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中央电视台“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技术路线、部署关键节点,提出未来五年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技术专项,做到以点带面,有点有面,以期迅速提高生产效能,明显改进生产流程,较好破解发展难题,为全面提高中央电视台的技术发展水平和节目生产能力,积极扩大中央电视台的社会影响力与国际传播力,把中央电视台打造成为真正的国际一流媒体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责任编辑:饶军

为您推荐

播出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体会与思考

作者:李键中央电视台播出系统是电视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传统播出系统到制播一体化的硬盘播出系统,技术在不断发展。基于全台制播网络化和音像资料馆的全面启用,无带化播出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这些年来,通过系统的建设和实际的应用,对设备选型、系统架构、软件设计、检测报警、升级维护等方面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尤其是经过对值班员的一系列的培训考核和发生故障后的应急处理,对系统的可用性方面的需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此外,技术在发展,伴随着高清晰度电视时代的到来,未来系统的设计也要兼顾这方面的要求。下面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几点考虑,仅供参考。一.系统规模首先,在系统规模的考量方面,传统的播出系统结构简单

媒体以新视角新思路报道两会

用新语态、新视角和新姿态聚焦“两会”、反映民生成为今年各大媒体“两会”报道的新亮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年的“两会报道”在播报方式上更加强调口语化,在内容上更注重贴近性;《做客中央台》,《聚焦十二五》等栏目都增加了与听众互动的环节,多种新媒体手段的应用,大大增加了受众覆盖面。新华社今年率先开发了手机阅读两会的客户端软件,使“两会”报道手段和内容两创新,记者视角则更多地转向基层的委员代表,在各个传播终端都开设了以民生为题的重点栏目。新华社总编室主任刘思扬:围绕老百姓关注的物价问题啊,房价的问题啊,收入分配的问题啊进行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今年在原有报道规模基础上“两会”报道,集中精力做大亮点、放

朱宜纯:电视多屏交互技术与实现

【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讯】在融合程度越来越高的世界中,媒介融合也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上海电视节的一项重要活动,第十八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广播影视技术论坛(IBTC2012)今天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迈入全媒体时代”为主题开展全国性的、权威性的讨论。在本届论坛上,业界知名人士共同探讨了“媒体”、“全媒体”的概念、媒体手段;探索全媒体时代下适应市场运作的媒体业务模式、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着重探讨在全媒体时代下技术如何发挥作用,如何规划和构建适应全媒体的技术系统或平台,并剖析技术运营及管理模式;同时探讨技术发展催生的未来媒体形态、价值体现方式,从而锻造全新的媒体产业价值链。以此为中国广播电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