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级卫视重奖高收视节目? "唯收视率论"不可取

2016-09-22 14:25:06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热度:

日前,某省级卫视频道由于收视率表现优异,宣布为在岗人员颁发全员协同奖金;此外,其他几档收视排名较高的节目也获得了高额嘉奖。消息传出,电视圈的一汪春水波澜迭起,不少同行纷纷表达了“羡慕嫉妒恨”的心情。然而在笔者看来,这种唯收视率论英雄的做法值得商榷。
 
电视收视率的概念来源于国外,是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某电视频道(或某电视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数(或家户数)的百分比。我国的电视收视率调查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那个时代分析研究电视频道和节目市场的基础,是节目制作、编排及调整的依据之一,是节目评估的重要指标,是广告商决策投入的必要参考。在我国电视发展的历程中,收视率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收视率调研中的先天不足越来越突出,已经在行业内外饱受诟病。在实际执行中,收视率调研存在考核标准僵化、抽样方式不科学、被少数调查公司垄断、监督机构和监督机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控制甚至出现造假现象。比如,网络电视台节目的点击量也反映了节目收看的情况,却是收视率不能涵盖的;一些电视机顶盒通过数字化数据采集和回传,也可以掌握一些用户的收视行为,但这些数据尚未被纳入现有的收视率调研体系中。这些都使得收视率在近年来遭受了很多质疑。继续以此为节目考评的关键标准,已经很难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更重要的是,收视率并不能全面反映节目的社会效益。是打动人心、催人奋进的上品佳作,还是打发无聊时间、可有可无的垃圾节目,无法用收视率来评判。广播电视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岂能简单地用收视率这一个指标来衡量?
 
唯收视率论英雄危害匪浅。
 
一是导向受到干扰。让收视率这一本应只是参考性的数据,变成一些电视节目不遗余力追求的终极目标,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二是容易导致节目内容的同质化、低俗化。什么节目吸睛多、赚钱快,就跟风模仿,造成电视千台一面。注水的收视率有了,百花齐放不见了,又何谈电视节目的自主创新、文化自信?
 
三是带坏队伍的价值观。如果依据收视率的单一指标进行嘉奖,制作团队的目光就会只盯着票子,只为票子服务,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就是一句空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因此,我们应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多次就此出台相关规定。但是,似乎人人喊打的“唯收视率论”,却仍被一些电视台奉为圭臬,侵蚀着中国电视节目的精神内核。
 
说到底,收视率只是电视节目评价的参考之一。在当前时代,这一指标已经严重失真。哈哈镜照不准真实的模样,收视率评不出电视节目的质量。唯收视率论英雄者,本质上是唯票子论。然而,再多的票子换不来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节目,自然也担不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责任编辑:饶军

为您推荐

用upc1651制作家庭电视台

电路概述现在的许多家庭都有了电视机、VCD、录像机、游戏机、甚至摄像机和DVD等家用电器。如果将上述的家电的RF射频信号用一个电视信号发射器转发出去,供方圆30米左右的(家庭居室范围内)的电视机接收观看,就可以省去电缆的连接等诸多不便,还可以多台机子在不同的房间收看,这个电视信号转发器就好像一个小型家庭电视台。下面介绍的就是这种电视信号转发器,它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容易制作等特点。◆工作原理

论数字电视台建设

近几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加大了数字电视推广的力度,希望通过数字电视项目建设,探索广播电视盈利的新模式。数字电视台制作系统是一套高度集成的网络化解决方案,涵盖了数字电视节目收录/采集、码流剪辑、节目编辑包装、内容存储及硬盘播出等各个环节。因此,从节目的收录/采集到编辑制作、管理和播出,应建立一个高度自动化的节目生产流水线,各个子系统之间应具有良好的接口和交互性,使节目资源在节目生产的各个环节之间可顺畅地进行交换和转移。同时,对于系统平台的设计,既要考虑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衔接,又要保持各个子系统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以降低整个系统的风险,提高系统构建的灵活性。数字电视台整个技术系统可以分成4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数字化改造工程的实施

一.新闻中心数字化改造任务的提出新闻是每一个电视台的主体,为新闻这个电视台的标志性栏目提供先进而可靠的技术设施和保障,是新闻中心技术部门的神圣使命。北京申奥成功使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数字化改造要求更加迫切。如何在中央电视台二期工程建成之前(2008年奥运会之前),完成对所有现有新闻节目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以满足中央电视台新闻制作和播出的要求,就成了新闻中心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原新闻中心的技术设施全是彩电大楼的老设备,始建于1987年,位于中央电视台主楼的二层,由三个面积不等的演播室(250、150、50m2)和一些附属的编辑制作室构成。由于这三个演播室及其编辑系统均为模拟设备,早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