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人工智能不止是躁动

2017-03-30 17:58:43来源:赛迪网 热度:
又到春暖花开时节,资本开始暗中涌动,市场的嗅觉敏锐地捕捉风口。如果要评选最受追捧的领域,非“人工智能”莫属。在2016年涌现的独角兽企业中,超过半数来自人工智能,甚至有人戏称:哪个行业,不与人工智能相关,投资人都不愿见。

 

当下的火热让我们喜忧参半:虽然看到资本活跃,但又担心躁动过后回归“烧钱”的套路。所以,必须清醒地重新梳理有关人工智能的一切认识,伺机而动好过盲目躁动。

 

人工智能不只是技术,更像驱动力

 
 

当提及“人工智能”一词时,多会把它归为技术名词,随之想到的也是算法、GPU、系统架构等,这样的认知会把人工智能推向技术神坛,但却远离了“人间烟火”。

 

在谈及“人工智能”的内涵和背后故事时,格灵深瞳创始人赵勇解释道,人工智能更像是一种能源,像水、电一样成为驱动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当人工智能流入到不同行业,就会滋养这些行业的发展。只是不同行业在人工智能的参与下会有不同的成长速度。

人工智能是行业发展的驱动,这明确了人工智能的必备——迎合行业需求,解决痛点。在技术升级和变革中,需要考虑为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头到尾渗入行业才能更好驱动行业发展。

 

以视频监控为例,如果只是把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引入,那么只是在数据分析中提升效率,而如果考虑人工智能如何驱动安防发展,就会研发高清摄像头、智能芯片、视频数据处理平台等一系列配套设施,让人工智能从数据采集源头开始就发力,源源不断地驱动安防产业变革。

举例来说,首要驱动力是“高清摄像头”,当摄像头距离人脸超过50米时也能清晰捕捉人脸图像,这就避免远距离拍照过于模糊的尴尬。据赵勇解释,这看似与人工智能不相关的一个硬件却是人工智能分析的基础,如果一张清晰度为几个KB像素的照片摆在面前,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也束手无策。所以,对安防领域来说,“高清摄像头”不可或缺。

 

其次的驱动力则是“数据处理平台”,海量数据的结构化处理是关键。对公安部门、反恐部门来说,需要对视频数据分类处理,而且对同一数据需要结合需求“贴”不同标签,之后汇总为大数据深度分析

 

结合某地侦破案件的实例来说,通过搜索某一车辆的行驶轨迹和嫌疑人出没地点、时间,可以分析出藏匿地点和逃逸方向,警方在短短48小时内就侦破案件。这其中既需要高清摄像头的捕捉画面,也需要数据处理的智能分析,人工智能真正像驱动力一般助力安防行业。

 

联合合作伙伴在场景落地是关键

 
 

从安防领域的应用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驱动力需要在落地场景中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只是实验室中的研究成果,不能落地具体场景或应用,也是徒劳。

 

引用三角兽CTO亓超的一句话来说,做产品和做demo是不一样的,人工智能需要在实实在在的产品中才能走向受众,大面积推广。以三角兽主攻的语义识别和文本处理为例,就需要和智能家居、车载系统、玩具、儿童手表、手机登共同打造面向C端的产品,带来行业和用户体验的新感觉。

对于语义识别,简单理解就是人工智能的“大脑”,像科大讯飞、云知声之类的厂商是把语音转化为文本,而三角兽的主攻是理解文本含义,提升人机交互的准确率和友好性,让机器真正读懂人心。

 

从人工智能对大数据的需求来说,与垂直领域伙伴合作是获取用户交互数据的根本,未来有可能把智能家居、车载系统、娱乐界面和手机界面的数据都汇总,让技术明白“人类语言”,甚至通过不同语气揣摩人的情绪,让人工智能在不同场景中更加友好,冷冰冰技术变为“暖男”。

 

另外,用户的交互需求增多,希望获得机器,这同样需要更多垂直领域的交互数据“训练”系统,所以合作伙伴必不可少。最常听到的NLP、NLU、CNN等深奥词汇只是技术手段,最终打造出理解人类话语并作出反馈的系统才是落地场景,才是人工智能的体现。不仅是产品用户才是公司关注的,而且提供源头数据的合作方更为宝贵。

在场景落地后,人工智能的任务还未完成,还需要对模型反复训练、优化,用现有数据不断“训练”机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让机器的“智商”更高。据蓦然认知CEO戴帅湘介绍,在智能家居产品研发中,模型优化尤为重要。在数据积累过程中,就需要开始提升模型性能,通过提取多个维度的数据和建立模型的更多分析维度,让模型在有限数据的训练中就能提高精度,不必等到数据积累完成才开始考虑场景落地问题。

 

在人工智能大潮中“伺机而动”,需敏锐要眼光和清晰思路,首先要从行业应用出发提供全盘解决方案和硬件支撑,让人工智能像能源一样驱动行业发展。当然,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还需要在垂直领域中联合伙伴,获取交互数据,不断提升反馈和自主学习能力。这都是很多入局者尚未意识到的关键,只关注软件,不做硬件提升,只关注技术、不做生态联合,结局都是死路一条。当创业者和行业回归理性“伺机而动”时,人工智能的春天才真正到来。

责任编辑:黄焱林

为您推荐

应给物联网植入人工智能的基因

从09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物联网的概念,代表信息化发展方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提出的,它的一般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