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荣:视频消费的新格局 供与求高度智能匹配是重点

2017-07-11 15:34:56来源:AsiaOTT 热度:
7月11日,中国互联网大会特色论坛——中国互联网电视生态论坛在北京举办。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作了精彩演讲。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

当前,在传统报业和杂志逐步走向衰弱的背景下,视频消费呈现出崭新的格局。用户的流失已成为传统视频行业必须面对的现实的冲击。
 
奥运会直播是一个很好的分析案例。胡正荣指出,以往的奥运会是“电视界狂欢”,因为其可以给电视带来巨大的收视流量,也正因如此,奥运会的转播成为电视最大的IP。2016年美国奥运会期间,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在奥运会开播前十天收视率下滑相当大(比上一次奥运会下降20%)——用户从电视上都被引流入互联网。而BBC去年拿了电视最优质的IP资源,除了常态的直播之外,只好用大规模新的技术去覆盖或者挽留以防止流量的损失,其中一个做法就是用兼容式的VR头盔看奥运赛事,用户戴上头盔之后,沉浸效果非常好。
 
而在国内,2016年中央电视台还是赚的盆满钵满。胡正荣表示,实际上另外一个大赢家就是互联网企业——依靠其自身的移动矩阵、直播功能和强化的用户体验,在整个奥运会中,互联网巨头腾讯赚得了6亿多用户。这个数字相当惊人:2015年春晚抢微信红包,央视全部观众合计6亿;2016年春晚首度开启“集五福”活动,央视观众已下跌至5亿。作为传统媒体来说,最大的入口已经很难达到瞬间靠一个IP达到6亿用户,值得注意的是,腾讯的6亿用户当中还有80%是移动端的数据。
 
从流量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到,今天看电视或者消费视频已经是完全不一样的形态。
    
在美国,掐线运动(Cord-Cutting)持续了很多年,有线电视网基本上已经没有人定,用户基本在逐年下降,从2010-2015年,入户率由88%降到80%。在国内,2017年第一季度有线电视用户也在流失,这种趋势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对于视频消费的新格局,胡正荣在会上作了三个观点的分享:
    
1、多屏化的视频消费趋势无法阻挡
 
新电视与新风口的重点是在大屏互联网或者大屏消费的形态。Google在全球做了四十多个国家的视频消费调查,得出来一个结论:老百姓跟媒体互动的90%都是发生在四块屏幕上。小的是人人手里的手机,再到PC或者Laptop,第三块平板,第四个是电视,这四块屏幕占据了今天用户跟媒体之间互动的最大头,只有10%的精力和时间会投放到收音机、报纸和杂志上。这个就很好解释为什么报纸和杂志衰落的很厉害。
 
按理说,中国随着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广播应该是上升的,但实际上广播也在衰落。
 
7月初,尼尔森在美国发布了一份报告,流媒体有不同平台的消费:在美国,所有流媒体的视频消费46%聚焦在Netflix公司,You Tube占15%,Hulu占8%,亚马逊占4%,剩下所有的平台占27%。以PGC为基础的专业视频只要在一个好的渠道上,就可以看到其市场仍然非常庞大——即Netflix模式。
    
国内变化也非常大,IPTV、有线电视、视频网站来看,有线电视的满意度是最低的。可以看到,中国老百姓的视频消费也发生了多屏化、多渠道化的转化。
 
数据显示,电视在2016年四季度比三季度减少200多万户,首次出现负增长,也就是说半年前首次开始负增长,而宽带用户速度在快速加强。2016年年底,有线电视用户已经2.6亿,增幅也是在往上,但是IPTV的用户增幅是89%,这个速度非常让人激动。如果加上其他渠道或者其他平台的OTT、IPTV等各种方式,视频消费多元化或者多屏化的趋势已经中国呈现出来了。
    
OTT也是这样的,在座的各位都知道,今天来的康佳和很多终端商、牌照商都在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所以有线电视下一步的发展和OTT下一步的发展,可能就要找自己的区隔战略,有线电视靠什么,OTT靠什么发展。
    
2017年,欧洲有线大会提出一个观点,到2020年不会再有OTT这一说法,因为OTT被人认为就是电视,五年以内大家不会使用OTT这个概念,而会把它统称为电视或者叫大屏视频消费。但是这种OTT或者这种电视,实际上有分工、差异化、垂直化的区隔,否则你跟传统的有线电视可能也很难区别开。我记得前面一位老总讲到过,做垂直、细分、在线等等。这个可能都是未来OTT要发展的一个基本的走势。
 
2、业态是多样化而非单一
 
“业态”这个词非常难得的被中国最高领导人习总书记应用到了对媒体的要求之中。去年2月19号总书记去新华日报和人民电视台视察完了之后召开党的工作会,第一次就新闻媒体工作提业态这个词,而且明显提到业态要创新。
    
当前,诸如乐视、爱奇艺等互联网企业做视频消费,也基本处在探索阶段。但是实际上,不管是直播还是自制,还是IP的多元开发,内容多样化才能带来更好的盈利模式才,已成为共识。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体验,这种好体验的视频可能会是下一个风口。
 
为什么?因为叙事方式跟传统的大视频不同:传统大视频追求结构完整、视频的严谨包括追求可视性、可听性、可看性,但是这个所有内容都是让老百姓觉得非常亲近,而且是对话式的。
   
社交视频的商业模式非常清晰,可以把上游、下游打通,可以把观感很好的体验转化成分享,分享最后可能就延展到了线下更多的服务,下游的用户也就能被开发出来。通过各种渠道,可以让视频的价值最大化,IP价值最大化。随着业态多元化、多样化,必然带来一种传统的所谓电视全媒体商业模式的改革。  
 
3、智能化、场景化
 
今天谈生态,产业链必须看上游内容,下游硬件,还有中间整个服务的提供商。但是,无论整个生态系统是由谁构成,最后肯定都要走向让用户需求和供给是高度智能匹配。
    
要实现这样的高度智能匹配,一是涉及到资源的云端化。当前,全国各地,IPTV、OTT、传统电视都在做云;二是内容的垂直化,没有垂直也就没有互联网电视;三是服务要场景化,既然是四个屏幕,就不可能把所有的人永远都留在大屏前,这是我们必须考虑到的。
 
产业的智能化需要上游、中游、下游通力合作,尤其是下游。上游是垂直口,下游是巨大的产业网或者产业结构。所以实际上其带来不光是终端硬件,而是终端服务上能够提供巨大的空间和延展出去的线下产业链。国内很多公司在做这个事,百度从移动思维走向AI思维正很好说明这个问题。
   
这个时代是不是要来临?
 
胡正荣认为,肯定是要来的。目前市场的视频服务最重要的是解决供与求的高度智能匹配,而当下是看不到这种智能匹配的。  
 
从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来说,七大牌照商、IP商等等都在努力,都在努力运用算法使运算智能,但是距离感知智能、情感智能阶段还有相当的距离——这源于技术上的障碍。到最后,老百姓除了硬需要之外,还想满足软需要,可能这是行业下一步要摸索和探索的一个非常长远的道路。胡正荣相信这是一个肯定的方向。

责任编辑: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