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享单车 看物联网背后的盈利模式

2017-07-24 10:56:47来源:物联网智库 热度:
共享单车正在大踏步的拥抱物联网,但是选择了物联网,会给共享单车带来什么样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呢?
 
 
2月,ofo宣布其与中国电信和华为已经达成全面合作,三者将共同研发新一代基于物联网NB-loT技术的智能共享单车解决方案。
 
5月15日,摩拜单车宣布与四川移动、华为达成战略合作,在四川共同打造窄带物联网(NB-IoT)产业园区。
 
5月23日,摩拜单车宣布与高通、中国移动研究院达成合作,共同启动中国首个LTECatM1/NB-1以及E_GPRS(eMTC/NB-IoT/GSM)多模外场测试。
 
共享单车正在大踏步的拥抱物联网,但是选择了物联网,会给共享单车带来什么样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呢?本文试图进行探讨。
 
一、单车本质是“智能互联”产品
 
共享单车,通常被我们注意的都是其商业模式上“共享”的特征,但是从技术上讲,其更符合一个“智能互联”产品的要素。
 
仅从字面理解就能发现,“智能互联”产品与物理硬件产品最大的区别就是“智能”与“互联”。“智能互联”产品的核心元素是,物理部件、智能部件和连接部件。物理部件包含产品的机械和电子零件等。智能部件包含传感器、微处理器、数据储存装置等。连接部件包括芯片、模组、SIM卡等。
 
可以看出,共享单车具备了“智能互联”产品的关键要素,因此,考虑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更应该放在万物互联时代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和理解未来整个社会的商业模式变迁。
 
二、“智能互联”产品的盈利模式
 
我们以共享单车为例,看看“智能互联”产品的几种盈利模式。随着产业生态的深化,盈利模式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也是考验物联网是否真正能实现变现的关键。
 
1.物理产品盈利模式
 
在传统商业中,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物理产品的买卖交易模式。共享单车最为直接的盈利模式,就是卖家投入物理硬件,收取买家的租赁费。
 
在这种模式下,一辆车成本费用是1500元,自然折旧周期是4年,那么每年的折旧成本是不到400元,每天大约1元。如果再算上投放、维护、损坏、偷盗等运营成本,一辆车每天的运营成本大约可以是2-3元。如果每次骑行的费用是1元,那么如果每天每辆车被骑3次,则可以打平成本,高于3次则可以盈利。
 
ofo快速占领市场的初衷之一,就是要扩大用户规模,实现更高的物理产品盈利,同时降低边际成本。
 
这种方式的弊端我们也已经看到了,就是很容易陷入价格战,同时市场空间有限,收入增长有天花板。
 
2.互联产品盈利模式
 
目前,几乎所有的共享单车平台都开启了“要使用先交押金”的模式,押金从每人99元到299元不等。这相当于是借鉴了P2P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全民融资。无论银行、保险,或者一些互联网平台都在这么做,可以保证在短时间内融入大量现金,再利用现金进行金融投资,获取利润。
 
这种方式的弊端是,一方面用户的上限决定了押金规模,市场规模有限,具有天花板。另一方面,由于共享单车需要不断扩大市场规模,进行维修折旧,依靠押金可以完成市场的迅速扩张,但是无法实现较为稳定且可观的盈利。

责任编辑:朱虹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