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后的电视什么样?OLED有话讲

2017-12-07 09:29:25来源:腾讯科技 热度:
今年,OLED电视产品极速升温,相关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既有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消费水平提高的大背景因素,也是消费者追求高科技产品、追求高品质消费趋势的集中体现。

当全球首家OLED创新技术体验馆在北京开馆后,消费者对于这一产品类别开始有了更为直接的认识。与此同时,中国其他城市也陆续迎来了这个显示黑科技的体验基地。

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群,长三角地区一直是彩电行业最重要的市场区域之一。继北京、广州等地的OLED创新技术体验馆后,这一最新显示产品体验基地又强势登陆“长三角”,进驻上海苏宁浦东第一店和南京苏宁商茂店,为加快OLED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普及速度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随着彩电新技术的发展和国内消费者对品质生活需求的提升,苏宁在产品、渠道体验、服务等多个维度,通过OLED体验馆、OLED彩电品鉴会、彩电新技术论坛等方式加大对OLED倾斜,引领行业发展。

长时间的关注让我对OLED体验馆充满期待,为此我来到上海苏宁浦东第一店体验馆一探究竟。

上海苏宁浦东第一店内的OLED创新技术体验馆

OLED,全新的感官体验

目前,体验式消费已成为线下卖场非常重要的一种消费方式,尤其在大型家电卖场,各大品牌厂商都相继开设体验区,如游戏、厨房、客厅等真实情景体验。而OLED创新技术体验馆却称得上特立独行,它在电视厂商原有的客厅情景以外,专门设置了OLED显示技术的科普区和未来显示产品的陈列区域,可以让消费者更透彻、直观地了解OLED技术和未来显示趋势。

印象最深刻的是体验馆中陈列的OLED壁纸电视,这是一款极为吸睛的黑科技产品。该电视屏幕厚度仅有2.57mm,纤薄的机身使其真的可以像一张壁画那样紧贴在墙面上,是正真意义上的”壁纸”电视。“薄如蝉翼”的身材自然是离不开OLED的自发光结构的,由于OLED每个像素点均可以独立自发光,不需要传统夜景技术那样的背光源,因此可以比其它显示技术产品做到更博。此外,OLED还拥有深邃的黑色表现、超广可视角度、几乎无穷大的对比度等画质优势,因此被业界广泛认可为“下一代显示技术“。

由于OLED壁纸电视的超薄机身,它开拓了彩电产品的场景应用方式。这款OLED壁纸电视在待机状态下可以提供画廊、水族馆以及照片墙等多种场景模式。尤其是画廊模式,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一种极具艺术性的视觉美感,使其不仅是一款电视,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OLED壁纸电视正是凭借这样的设计优势和画质优势,实现了未来电视应该具有的最理想形态,透露着壁画般充满艺术气息的视觉美感,诠释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这就是技术创新带来的变革,OLED壁纸电视多场景模式的出现,让产品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它超越了我们对电视这个消费品的一般认知,转而提升到了整体家装环境和智能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对于家庭综合人居环境的改变和新的追求。这对于电视开机率不是那么高的家庭而言,OLED壁纸电视就从一般意义的家电变成了家装装饰,它就像一个通往光怪陆离世界的窗口,随时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OLED壁纸电视

体验馆中还有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惊艳产品,是一款具有自发声的Crystal Sound OLED电视产品。初看上去,它就是一个OLED壁纸电视,但当音响开启后,颠覆性的体验就立即得以呈现。

自发声的Crystal Sound OLED电视产品颠覆性地摒弃了传统电视屏幕两侧或底部位置的发声单元,利用OLED结构特点在屏体背部增加了“激振器”(Exciters),让面板震动并发出声波。因此与传统电视相比拥有更具空间感、立体感、沉浸感的声场表现,实现了以往的电视产品所无法提供的音画合一视听体验。

屏幕自发声OLED电视

此外,馆内还展示了由6张商用OLED大屏拼接而成的双面波浪产品,双面显示产品以及凹面OLED产品等形态各异的未来显示产品。另外,在体验馆与技术人员交流时了解到,在LG Display实验室,OLED屏幕甚至可以做到对折,可以像一副画那样卷起来放置。相当惊人。这一切都是基于OLED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如此颠覆传统电视概念的未来产品,给产业界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万物皆显示”的理念成为了可以预见的未来。

在体验馆内参观的消费者对这些新科技表示出了极高的兴趣,认为那些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会有的技术正在一一实现。

此外还了解到,OLED还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可穿戴设备、车载照明、医疗等诸多领域,真正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对于OLED创新技术体验馆的建立,我认为这是极为优秀的体验式营销方式。通过各种新科技产品的展示,通过更具互动性、娱乐性和可参与体验的形式,将以往关在实验室内的黑科技转变成了更容易接受的内容呈现给消费者。在展示黑科技带来的巨大体验变化的同时,完成了科技普及和消费引导。通过全新的、直观的感官震撼体验,让消费者实实在在的感受到OLED给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革。

双面波浪OLED显示屏

OLED 全面爆发指日可待

随着OLED技术的日渐成熟,产业阵营不断扩大,产品品类持续丰富,消费者对OLED的关注度和需求度也不断提高,OLED电视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根据奥维云网(AVC)大数据显示,预计2017年OLED电视全球出货量将达170万台,同比增长90%。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国内彩电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5.6%,销额同比下降11.9%,然而OLED电视却一枝独秀,销量规模同比增长了145%。苏宁的数据则进一步显示,在11月3日彩电超级品类日,OLED电视销量增长高达509%。

LG DisplayOLED全球推广总经理朴昌赫表示,就目前全球主流彩电企业新品发布情况来看,已经有LG电子、创维、康佳、长虹、索尼、飞利浦等十余家主流电视整机厂商推出了OLED电视,OLED阵营正在以空前的速度扩张,市场全面爆发可以说是指日可待。

苏宁上海地区管理中心相关人士指出,彩电市场在经历近一年的低迷后,在双十一当天迎来了销售增长大爆发。从低迷到增长,苏宁上海大区的OLED电视实现同比增长近500%,有力拉动了整体市场的数据,这显示出OLED在当前电视行业中不可动摇的地位。未来苏宁还将与产业链各方加深合作,加大力度推广OLED电视。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OLED电视无疑将成为未来彩电高端市场中的主要拉动力。除了长三角地区,全国其他城市的OLED创新技术体验店馆在加快建设步伐,力图让更多的消费者能亲身接触和了解OLED技术和产品。苏宁易购作为智慧零售的代表者,在推动OLED的发展中承担着场景打造,体验展示,市场推广等众多职责,也是消费者接触OLED黑科技的前沿征地,OLED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并且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饶军

为您推荐

今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互联网在唱主角

“今年,中国平板市场的互联网电视热,早在去年就露出苗头。特别是在当前的全球消费电子产业格局下,前有韩国企业发力LED、OLED全新显示技术,后有日本企业携全产业链力量推动3D电视热潮,中国企业推动的互联网趋势,有望在短期内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开辟一条全新的商业竞争道路。”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郝亚斌还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未来,互联网电视的热销并受到众多国内企业同时发力,有助于提升TCL等中国彩电企业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话语权,进一步确立“中日韩”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记者注意到,自今年3月中旬以来,长虹、康佳、TCL、海信、创维等国内彩电企业先后发布了新品阵营,而“互联网”电视则成为各

三星计划2013年开发柔性OLED电视

虽然目前的OLED屏的可实现超薄、弯曲特性,但是它只限于小型显示屏,未来真正使用到像OLED电视这样大型显示屏上还尚需时日。不过三星似乎对柔性OLED电视的未来十分看好,并且表示他们已经计划在2013或2014年对其实施量产。三星移动显示公司SMD高级经理KimSeongCheol在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发表了上述看法,并再次展示了上月FPD大会上亮相的0.2mm柔性OLED屏。他认为以目前三星现有技术,可显示屏厚度还可以降低到0.1mm。按照目前OLED屏技术的开发进展,KimSeongCheol认为如果一切都能按照预期进行,首款柔性OLED电视将会在2013或2014年亮相。除了OLED电视外

三星OLED既出,台湾面板大灾难

还不够。盛行于韩国业者、法人间的最新说法,是液晶面板很快就要像过去笨重的映像管屏幕一样,一样走入历史,乏人问津。当前由三星独家掌握,应用在最高阶智能型手机的AM─OLED(主动式发光二极管,以下简称OLED)显示器,原先高不可攀的价格,三星在韩国汤井投资的世界第一座八代OLED厂,明年产能开出后,可望快速下滑,加速普及。台湾面板业大危难!三星OLED既出谁与争锋?这种规模的OLED面板,一片可切割出六片电视用的五十五寸面板。届时,三星将直接推出「如梦幻一般」的大尺寸OLED电视,预计将轰动全球。OLED素有「终极显示技术」之称,除了影像生动鲜明远胜液晶,结构也比需要背光源照明的液晶单纯;不但可

苹果55吋电视或不采用LG的OLED技术

据外媒报道,此前,有消息称苹果公司将与LG电子合作生产一款55英寸OLED电视机,然而近日有消息人士称,苹果在其屏幕中采用这项先进技术的机会“目前非常低”。据悉,苹果已将焦点转向电视机市场,打算提供一款能允许用户通过iTunes平台播放流媒体、视频和电视节目的设备,由于OLED技术面临高成本以及大型的显示器,所以苹果公司目前还未确定是否采用OLED技术。苹果公司有利用高品质成熟技术的记录,但因此而转向移动显示技术领域,目前尚未受到电视产业的全力支持,所以苹果放弃采用先进的显示技术是容易理解的。虽然在iPhone和iPad设备中就已经可以使用OLED屏幕,但苹果公司再次选择了远离这项技术,在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