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汛ChinaCache助理总裁陆鑫:边缘计算的行业实践与探索

2018-12-14 16:11:56来源:中国IDC圈 作者:佚名热度:

12月11日-13日,由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组委会主办,中国IDC圈、CloudBest承办的以“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简称“IDCC2018”)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13日上午,IDCC2018分论坛,数据中心技术创新论坛正式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行业内知名大咖和技术专家为大家带来当今数据中心技术创新内容的分享。

会上,蓝汛ChinaCache助理总裁陆鑫为我们带来了《边缘计算的行业实践与探索》的主题演讲,以下为采访实录:

大家好,我叫陆鑫,来自北京蓝汛,负责CDN的运维工作,是蓝汛的一名工程师。北京蓝汛是一个成立于1998年有20年历史的互联网企业,目前我们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包含IDC、IX网络和CDN这样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CDN节点遍布全球。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近一年以来接触到的边缘计算,在去年的时候,我们的领军者把IOT物联网做了很多的推广和分享,在去年底的时候,我印象中朋友圈里有人分享一个专门介绍IOT的文章,我自己在这方面,一是结合个人兴趣,二是结合公司的业务,希望能够慢慢把公司的业务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做一些结合。边缘计算概念是相对于中央计算提出的,相对比较宽泛一下。雾计算是思科在2015年时提出的,这是相对于云计算说的,因为雾计算相对于更贴近于地面,更贴近于用户。

Gartner每年都会发布模拟象限的图,顶端是期待最高的产品,对应的有Digital Twin、深度学习等等,这些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在我个人的家庭里也在慢慢运用一些人工智能的产品,它其实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这个背景是带动生产力发展,但是和我们追求高效率和幸福生活怎么结合起来?前面演讲嘉宾已经提到了一些相关的概念,比如我们现在也在尝试努力做一些AI层的PaaS,把我们现在已经在做的服务能够做一些深度的解析,能够让它封装出更丰富的服务来。

边缘计算目前实践的环节是希望把原来云计算的产品包装,在边缘直接做迁移,初期面临的节点很少,服务类型也会比较少,比如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些虚拟机的服务,开发接口也比较少,成熟度也相对比较低一些。但是,它其实也脱离不了基本的元素,首先它需要在很多边缘部署节点,也会需要非常多的计算资源,也会用到网络带宽,因为底层的协议大家都是一样的,存储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需求。但它并不能够直接被我们服务的CDN使用,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做了一些合作和适配。了解到刚才说的边缘计算最开始的产品的时候,我当时是发现了契合点,针对我们自己的CDN服务当时正在做一些改造,在做改造的同时,当时想说能不能看到它的一些可用的环节,就做了一些适配。也就是说当时把我们服务的CDN通过Docker技术做了拆分。因为它在边缘节点的存储容量和服务磁盘的规格或者IO能力都比较有局限性,所以我当时在设计解决方案的时候,也用到了Global Http Redirector(GHR)这样的技术,其实就是说接到网民的请求之后不直接响应,而是要接上这个模块做一次查询是不是最热的内容。为什么这样设计?在边缘计算时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不可能上来把很多的计算资源都铺到边缘去,因为边缘的体量非常大。在中国最大的成本是带宽,带宽的成本可能和服务器硬件资源的成本比例达到20:1的水平。通过我们在CDN网络有很大的内容吞吐量,把产生带宽量最大的这一部分请求能够分析出来,把这一部分内容做一些独立的调度策略,PPT上标注的Cache Node B就是边缘计算服务的一个节点,能够把有限的边缘IO和计算能力充分利用起来,把带宽的能力发挥到最大。这就相当于把边缘计算的大的成本分担了。也就是说,现在在推动边缘计算节点的时候,由CDN的服务买单了,这样整个边缘计算的服务在于进一步往下推动。为了推动这项项目,也做了一些原有架构的丰富,因为它只针对某个节点调度的时候,会关注到它的服务质量、带宽的成本模型,在中央去做一些宏观的分析和调度,再做分节点的调度,这样能够保证每一个节点的充分利用。

在这次合作的项目当中,我们年初开始的合作到现在,有些环节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在开始设计时并不是专门为CDN打造的服务,我们为了适配它,回过头看,有一些是可以优化的点。首先一个比较明确的事情,我们通过带宽带动资源的部署,充分利用存储IO,这一块其实是把业务类型做一些细化,能够根据业务类型的IO频度或者计算消耗的程度做一些拆分,再把边缘有限的存储流量充分利用起来。下一步可能是说,我们原来云存储的解决方案,因为原来云存储解决方案关注的是内容的完整性,也就是说在中央计算和云计算类型服务时强调的是它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在边缘更注重的是软件的灵敏度,能够怎么样高效地容错,怎么样高效地进行调度。刚才说到边缘计算,我认为边缘计算针对于中央计算,中央计算的池子再大也是有限的,现在有了这么多的边缘,可以通过分布式的设计,能够把我们的计算资源再进一步扩大化,通过中央和边缘的结合,边缘处理一些快速响应的计算,中央在宏观上做一些整体的计算控制和分析。

在合作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做CDN服务或者云服务都会涉及到IP、端口、网络备案的问题,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都有遇到,并且也都解决。然后是权限管理、设备的检查和监控,运维方面的问题,因为涉及到合作,出去自己去维护已经有很多的问题,刚才讲到节点少,而且可用性的保障度没有那么高,我们需要在服务端设计很灵敏的监控,这样我们在做调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些监控做一些智能的调度。最后还有一些结算和对账的问题,其实在实践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推动。

经过一年的运行合作,我认为我们打下了一个基础,做了一年的探索,实践证明这条路是可行的。在未来,因为CDN本身也是属于边缘计算、边缘服务的一种类型,原来做CDN服务,就是最后可能有很多的服务组合出来,包装成这样一个CDN服务。我们就是进一步做一些服务的解耦,每一项服务能够重新封装,可以包装成更丰富的产品提供出来。它和云服务的结合其实它就是云服务当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在国家现状带宽成本占主体的现实情况下,它可能是一个探路石。我们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合作伙伴愿意参与,我今年和我的团队讲,我们今年算是边缘计算最大的一个玩家,因为我们在边缘计算服务上跑了最大的业务。其次希望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因为在我看来,目前这个市场只是刚刚开始,而且我们对这个服务期待的种类还很多、很丰富,所以现在的现状是我们已经有一条能够看到它往前推动的路线,下面才是真正的能够在边缘真正提供和物联网更紧密结合的一些新的产品出来。未来95%以上的新产品可能都是跟物联网相关的产品,所以我们今年算是打下了一个基础,到明年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好的前景和更好的合作机会,因为我们看到最基本的边缘计算的元素(包括计算、网络、带宽等)大家都是相通的,基于这个再把我们的服务重新做一些设计,可以具备更好的兼容性。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