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张海涛作ICTC2009主旨报告

2009-10-26 14:03:00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热度:

2009ICTC“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10月26日-28日在杭州之江饭店正式拉开帷幕,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ICTC 原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是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自1992年开始,已连续举办十六届,目前是中国广播电视技术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研讨活动之一。

本届2009ICTC邀请了广电总局的高层专家来宣讲、解读NGB;在双向网改论坛中继续讨论“光纤入户”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在网络整合方面继续介绍中央跨地域整合精神,介绍江苏省网整合新经验、新思路;在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和互动电视方面介绍近年来正在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在本次主题演讲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演讲:一是回顾了广电发展60的艰难历程;二是加快五个体系的发展即安全播出保障体系、应急广播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数字化传播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三是继续加快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无线覆盖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实施;四是继续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网络整合;五是继续加快地面数字电视的开展,推动模拟与数字电视同播;六是继续加快高清电视的发展,推动高清与标清电视同播;七是继续加快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八是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努力推进“三网融合”;九是对明年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展望。以下是主题报告的全部内容:

各位来宾、同志们: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一年一度的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ICTC2009)在美丽的古城杭州召开了。我代表国家广电总局,对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获得科技杰出贡献奖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祝贺,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国内外来宾、同行表示热烈欢迎,对多年来关心支持参与我国广播电视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ICTC研讨会从1992年举办以来,紧跟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努力满足国内广播电视发展的实际需要,把技术研讨与设备展示有效结合起来,为内外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成果展示、国际合作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广播电视技术盛会,为我国广播电视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国家广电总局对多年来积极组织ICTC研讨会的各有关单位、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为我国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智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十月一日,我们参与了天安门扩声和转播工作,现场见证了国庆庆典活动,骄傲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一个充满朝气、蓬勃发展、初步实现小康的新中国已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60年来,广播电视不仅记录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顺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中短波调幅广播到调频广播、数字广播、网络广播,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数字电视、高清电视、手持电视,形成了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的广播电视体系。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外相结合,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网。全国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2000多家、播出机构2000多家,每年生产的电影片超过400部、电视剧超过1.4万集、动画片超过13万分钟;有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3万多座,卫星上行站30多座,有线电视网络400多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6亿,去年底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5.96%、96.95%。广播电视已成为我们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已成为人民群众获取资讯信息、享受文化娱乐的主要渠道,是我国最为普及、最为便捷的宣传工具、信息工具和娱乐工具,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这里,我想谈两点意见:一是新中国60年来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发展的简要回顾,二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工作。

一、新中国60年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发展的简要回顾

新中国60年,是我国广播电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改革创新、繁荣发展的60年,是我国广播电视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60年。回顾60年来的历程,我国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初创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我国加强了中央广播事业建设,同时加强了地方广播电台、发射台、转播台、县广播站以及农村广播网的建设,扩大中央和各地广播的覆盖范围。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播,标志着我国电视事业诞生。上海、黑龙江等地电视台随后相继开播,我国电视事业开始兴起。此外,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监测和维护保障系统开始起步建设。

二是全面建设阶段,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大规模兴建广播电视发射台(包括高山台)、农村有线广播网,自行研制、积极开发彩色电视、中波同步广播、调频广播等技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已建成比较完善的、覆盖农村的有线广播网和中波同步广播覆盖网,同时全国电视台实现了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的过渡,电视覆盖网不断扩大。

三是快速发展阶段,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21世纪初。1983年中央37号文件确定的“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地方的积极性,使我国广播电视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同时,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的兴起,为广播电视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收多套节目的需求。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的启动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非线性电视新闻综合网络系统”获得了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自主研发的高清晰度电视在国庆50周年庆典活动转播试验中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明显增强。到21世纪初,我国中央台和31个省(区、市)台的节目全部实现卫星传送,全国有线电视基本实现联网。

四是协调发展阶段,即党的十六大以来。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战略思想,广播[FS:Page]电视进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在城市重点推数字化,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农村重点推村村通,保障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基本文化权益。在西部地区重点推西新工程,努力改变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薄弱的局面;在中、东部较发达地区和有条件的地区重点推产业开发,大力推动内容产业、网络产业和新媒体产业发展。同时,以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数字化转换和网络整合,加快推进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数字电影流动放映、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传输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不断为我国广播电视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回顾60年,我国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发展有以下基本经验:一是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广播电视宣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二是确保安全播出,始终把安全播出作为广播电视工作的生命,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保证国家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三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节目内容和传播载体的有效统一,把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在体制机制、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找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找准市场经济规律、文化发展规律和广播电视自身规律的结合点,以发展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不断解放广播电视的生产力。五是始终坚持科技进步,始终把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作为广播电视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改造传统媒体,发展新兴媒体,建立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六是始终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严格管理,通过抓管理,保安全、促改革、促发展,实现广播电视健康、有序、持续发展。七是始终把队伍建设、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求真务实,形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人才队伍。

回顾60年,我国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宣部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国广电系统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奋斗,归功于电子信息产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特别是,我们许多老同志、老领导、老专家,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艰苦创业,不仅为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带好了队伍、形成了好的风气、好的传统。让我们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深深的谢意!

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工作

广播电视是高科技、重装备、高投入的行业,是科技进步的产物。随着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融合发展,广播电视对科技进步的依赖更加强烈,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对广播电视宣传、发展、改革、管理等各项工作起着重要的支撑、保障和引领的作用。当前,我国广播电视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有:

一是构建完善技术先进、政令畅通、反应快捷、保障有力的安全播出保障体系和应急广播体系。这是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要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和应急机制,加强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技术监测监管和调度指挥体系,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安全防范能力,有效应对非法攻击,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保证广播电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安全播出、安全传输,满足国家应急需要,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

二是构建完善覆盖城乡、经济可行、安全可靠、保证长效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这是我们全国广电系统的基本职责。要继续加快实施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无线覆盖工程,提高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有效覆盖水平。加强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能力,增加农村节目播出内容,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保证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免费接收到多套节目,维护公共文化权益,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加强县、乡镇广播电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县对乡镇广播电视的垂直管理运营体制建设,建立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

三是构建完善传输快捷、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统筹协调的广播电视数字化传播体系。这是我们全国广电系统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工作重点。当前我国已建成了多种手段并用、多层次覆盖、规模庞大的广播电视网,如何以较短时间、较低成本、安全平稳地实现从播出前端到用户终端(电视机、收音机均超过5亿台)全系统的数字化,仍然是我们全国广电系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中之重的工作。要按照2008年国办1号文件(国办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的要求,加快广播电台、电视台台内数字化、网络化的应用,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网络整合,加快地面数字电视、高清电视的发展,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构建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体系,切实提高广播电视的传播力。要积极利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发展新兴媒体,规范发展IP电视、通信方式的手机电视,大力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媒体,不断扩大广播电视的影响力,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是构建完善充满活力、调控有力、有序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服务体系。这是我们全国广电系统亟待加强的重要任务。要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规定,积极稳妥推进制播分离改革,加快推进有线网络整合,要以影视剧、影视动画等内容产业、有线电视网络产业、新兴媒体业态为重点,以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市场需求为动力,促进广播电视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利用上市、债券等资本市场的作用,在影视剧制作、有线网络、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领域,培育充满活力、有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要加强内部规范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要完善产业政策,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积极利用法律、行政、技术等多种手段,依法加强行业管理,促进广播电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当前,我国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发展有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FS:Page]nbsp;一是继续加快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无线覆盖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实施,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村村通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完成通电行政村、5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建设任务,解决了近亿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去年,我国发射了直播卫星,主要用于村村通,使边远“盲区”群众能够收看到40多套节目,深受“盲区”群众的欢迎。去年,国家组织招标了第一批“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施366万套,发送各地“盲区”,已经安装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批“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施865万套的招标工作。按照安全可控、有效管理的原则,总局对直播卫星的传输技术和方式进行了调整完善。各地要积极配合,加快实施,确保明年底完成全国71.6万个20户以上通电“盲村”村村通任务。同时,各地在完成中央节目无线覆盖任务的基础上,要加快本地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提高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的无线覆盖水平。西新工程从2000年开始实施以来,已完成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建设任务,根本改变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薄弱的态势。目前正在实施第四期工程建设任务,继续完善覆盖网监测网,加强民族语言节目译制能力,延长民族语言节目播出时间,使边疆少数民族群众不仅能够听到看到,还要能够听懂看懂广播电视节目。

二是继续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网络整合,促进有线网络尽快实现小网变大网、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看电视变成用电视。有线电视数字化自2003年启动以来,经过各级广电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已有229个城市进行了数字化整体转换,广西、海南、宁夏完成了全省(区)的数字化整体转换,北京、天津、青海、贵州、吉林等省(市)转换率超过50%。目前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5000万户,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3000万户。各地在推进整体转换的同时,要把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双向化改造,加强本地化服务,大力开发高清电视、视频点播、电子政务、电子支付、生活资讯等多种新业务,真正把有线数字电视打造成进入千家万户的多媒体综合信息平台,真正让用户实现看电视变成用电视。尚未完成转换的城市,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一步到位,直接向双向化过渡。各地要按照王太华同志在江苏现场会的讲话要求,抓紧推进网络整合,在明年底之前基本实现一省一网的目标。目前,全国有11个省(区、市)基本完成了全省的网络整合,北京、陕西、湖南等网络公司已经上市。在网络整合中,要始终坚持存量保值、增量分成的原则,始终坚持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要保护地市、县的实际利益,推动省、地市、县三级贯通、和谐共赢、联合发展,不断提高有线网络的竞争实力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三是继续加快地面数字电视的开展,推动模拟与数字电视同播。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自2006年颁布以来,总局组织进行了大量技术试验,研究确定了推广应用的主要工作模式,抓紧制定配套标准和频率规划,目前已颁布9项配套标准。去年地面数字电视在8个奥运城市开通,播出标清和高清电视节目,标志着我国地面模拟电视已开始向地面数字电视转换。为了加快地面数字电视的推进步伐,总局积极主动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沟通汇报,努力争取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目前正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组织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工程,计划明年完成全国所有地市以上城市地面数字电视开通任务,与原有模拟电视同播,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免费接收到多套节目,保证人民群众看电视的基本权益不因技术的升级而受影响。

四是继续加快高清电视的发展,推动高清与标清电视同播。今年9月28日,央视第一套(CCTV-1)和北京等8个省(市)的卫视节目开始高清、标清同播,标志着我国开始大规模发展高清电视。加上原来已经播出的4套高清电视频道,我国目前已有13套高清电视频道。这有利于推动我国高清电视产业的发展。10月1日,央视利用高清电视,成功地直播了六十周年国庆庆典的各项活动,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高清、标清同播是我国发展高清电视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有效途径。目前主要任务有:(1)电视台要加强高清节目制播网络建设。加强高清节目制作储备,提高高清节目的播出比例,丰富高清节目内容,同时加快高清节目制播人才的培养。(2)各地要大力推进高清电视频道落地入户。目前高清频道主要通过卫星传输、有线接入的方式,进入老百姓家中。各地有线网络机构要按照总局下发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高清频道的接入和用户服务工作,方便用户收看,真正让用户享受到高品质的视听效果。同时,希望机顶盒企业能够生产出更多的质量高、功能全、用户欢迎的交互式高清机顶盒,加快我国高清电视的推广普及。(3)各级广电部门要加大高清电视的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和渠道,普及高清电视知识,树立高清电视品牌,扩大高清频道影响,方便观众选择购买,为我国高清电视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4)加快制定完善高清、标清同播的技术规程,对同播过程中上下变换、幅型比、频率资源安排、编码效率等问题,要深入调研,制定可行的技术规程,规范高清、标清同播的各项技术行为。

五是继续加快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满足移动人群随时随地接收广播电视的需求。经过全国广电、科研、设备产业等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俗称手持电视),已形成比较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和端到端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全国统一的运营体系,并成功服务北京奥运会。目前,全国已有200个城市开通了CMMB信号,29个省(区、市)完成了CMMB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27个省(区、市)完成了CMMB运营签约,正在组建和完善运营主体,并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合作,联手推动CMMB手机的推广普及。当前的主要任务有:(1)要加快覆盖网络建设。在全国地市以上城市扩大有效覆盖面,优化完善覆盖网络,使人们能够随身接收到CMMB信号。(2)要加强节目和业务内容集成。在转播好现有广播电视节目的同时,抓紧推出手持电影频道、紧急广播、新媒体广播、音视频手机报、音视频杂志、互动电视等各类文化新业态和实时交通路况、实时金融行情等信息服务,满足人们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实现通话、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等多种需求。(3)要加快运营主体的组建完善。在推动省级运营主体组建完善的同时,积极组建地市级运营主体,既要保证统一运营,又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国统一运营、共谋发展的格局。(4)要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运营模式。牢固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与各方合作,调动产业链各方的推动力量,尽快实现较高的用户认知程度、业务体验程度,促进技术、终端、内容、渠道和用户的协[FS:Page]同发展。要通过各类媒体,加强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宣传,特别是要加强以用户为中心的宣传推广和用户体验工作,为CMMB赢得用户、赢得口碑、赢得市场。

六是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努力推进“三网融合”。去年12月,广电总局和科技部共同签署了《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今年7月,科技部、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签署了《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启动暨上海示范网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将以现有的有线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网络为基础,以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努力实现异地广播电视网络的互通、节目资源的共享。NGB骨干网速率将达到每秒1000千兆,接入网用户端速率达到每秒100兆;业务平台将提供高清电视、数字视音频节目、移动多媒体、高速数据接入和话音等“三网融合”的“一站式”服务,可以支持跨地域的业务交换、共享和服务;管理系统可以对业务、内容、网络和用户实现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全方位服务。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国主要城市建设第一期NGB示范网,用十年的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有线无线并用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使之成为具有“三网融合”基本特征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NGB计划的实施,必将拉动我国民族工业和电子设备产业的发展,真正满足老百姓对现代数字媒体和综合信息服务的需求。

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总局正组织有关单位,研究编制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今年11月向国家发改委报发展规划思路,明年6月正式报“十二五”规划稿。希望各地广电部门深入实际,加强调研,加快制定本地的“十二五”发展规划。

各位来宾、同志们,经过60年来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我国广播影视已站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团结协作、改革创新、求真务实,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步,全力推进我国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共创我国广播影视的美好明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祝ICTC研讨会圆满成功,越办越好!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chengxi

为您推荐

张海涛副总局长主持召开CCBN 2004 筹备会

3月10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04)筹备工作会在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张海涛副局长,总局办公厅主任朱虹,总局副总工程师杜百川,社会管理司司长才华,人事司司长王蓓,计划财务司司长邹伟,科技司司长王效杰,保卫司副司长李建平,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何宗就,科技委副主任郭炎生,科技委副主席章之俭,科技委副主任陈智教,广科院院长马炬,中广影视传输网络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晓宁,广科院副院长孟宪礼,设计院副院长黄贵莲,中广影视传输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管斌,信息网络中心副主任俞迁如,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秘书长卞美瑾。张海涛副局长主持召开了此次筹备工作汇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