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企业家》封面文章: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

2012-06-11 08:33:00来源:《环球企业家》 热度:

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创新先锋,他们为打造极致的消费者体验产品而从不停歇,快和他们一起投入这创新的洪流

思考一个问题:产品是不是我们改变世界的工具?汽车和飞机改变了时间和距离,影像和存储改变了视觉和记忆,互联网和手机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产品是一种思考、一项工艺,就像我们过去提起9级木匠时带有的崇敬和向往,这仍然是我们今天对待产品经理的态度。世界上不存在蓝海,只有当产品做到尽善尽美,这片蓝海才会跃然纸上。

当乔布斯推出iPod和iPhone时,MP3播放器和手机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但我们仍然惊喜地将之称为“发明”。为什么?这就是将产品做到极致、改变产品体验的魅力。我们期待在中国诞生出越来越多的像乔布斯一样的产品经理、产品发明者。

不过遗憾的是,在我们寻找中国这100位优秀产品经理时,在我们观察每一个产品品类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想到国外的原型,比如改变人与人交往的SNS有Facebook,比如改变阅读体验的Flipboard等等。

自然而然会反思,中国创新为什么这么难?我们为何追赶得如此辛苦?或许应该问,我们是否容许产品的失败?胜者为王败者寇,这是我们的文化,我们不愿意做少数派,而创新往往来自少数派。我们习惯于高举高打,然后迅速泯灭。

国外有很多讲产品体验的书,其中一本《别让我思考》(Don’t let me think)颇为引人关注。从人类的行为模式来分析,人们本性上更关注的是结果、目标,而不是复杂、困惑、不确定、费力思考的过程。如果有一个非常简单、明确的过程,让你达到目标,这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吗?“不要让我思考”不是真的不思考,而是我们尽可能地把思考力集中于达成目标的关键点,而不是所有点。这个关键点可能很微小,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的产品经理们,加油!

  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们 八个最痛恨的糟糕产品或服务

  电视机遥控器

  周鸿祎(360董事长):绝对是最悲催的设计。大部分键用不到,经常用的键又特别容易用坏。最常用的键是开关、频道和音量,下面几排按钮都没记得按过。电视有很多功能是消费者一辈子都用不上的,是技术人员为了完成电视机的卖点,硬设计到遥控器上。

  弹出广告

  陈文武(19楼应用研发中心总监):电信、网通的推销广告,访问网站时强行弹出,十分霸道。

  电话服务热线

  刘庆锋(科大讯飞总经理):它具有迷宫一样的菜单,耐着性子听到“XXX按9”,前面到底是什么按1已经不太记得了;如果要转人工,往往要先听好几分钟的音乐。

  酒店预订方式

  王京(去哪儿网酒店高级总监):价格不透明、房态更新不及时以及到店无房等常会影响消费者的体验。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更倾向于智能、聪明、有保障的酒店预订服务平台。与欧美发达国祥相比,中国酒店的信息化程度仍需提高。

  公路路牌

  周鸿祎(360董事长):北京的立交桥路牌体验就不好,不能提供提前指示,等你看清的时候已经错过出口了。美国高速上的路标提前一英里就会提示你,还会继续提示你离出口还有多少距离。高速公路的设计师应该自己开车走一遍。

  交罚款

  印浩奇(支付宝高级产品专家):交通罚款的缴纳、水电煤气等缴费方式,非常不方便。

  机顶盒

  姚键(优酷CTO):现在的电视和机顶盒。观众打开电视后没有一个迅速的推荐和定位,比如告诉你我喜欢什么,你给我选择和推荐。而现在观众不得不不停在找我想看的东西。

  医院的流程

  崔广福(艺龙CEO):挂号、看病、交钱、取药非常繁琐,如果去另一个科看病还得走一遍这个流程,我觉得这个流程设计是完全错误的,完全可以通过一个授权方式进行管理。医院是最需要用互联网精神进行颠覆,现在的流程是非常不人性化的。

周鸿祎:Nobody的微创新

放下姿态、贴近用户,从细节出发,一点一滴累积成为足以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

一个公司的真正战略就是产品战略。一个公司最核心的人就是产品经理。企业CEO首先就要是产品经理,要做首席用户体验官。如果你不懂产品,公司不能形成重视产品、重视用户体验的文化,这个公司可能会因为机缘,在某一个时期赚到钱,但很难形成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把自己看成Nobody

好的产品经理不会觉得自己是Somebody,要把自己当成Nobody。产品设计者往往只会从设计的角度来测试产品,越用越顺,不能发现问题。要把自己当作普通的“小白”。

原因是什么?因为有时候,产品经理认为很重要的事情,对用户而言并不重要。我举一个失败的例子。360曾经做过一个密盘项目。初衷是,每个人的电脑里都有不希望别人看到的文件,密盘可以让消费者把不想被别人看到的文件进行加密保存。但推向市场后发现,用户数增长到十几万后就放缓了,而这并不是推广力度的问题。后来我们就仔细研究用户的反馈,发现这是一个假需求。因为每个人的电脑里面并没有那么多秘密,大部分人用电脑只是为了上网和娱乐,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需求。后来我们把这个产品停掉了。结论是,不是从用户真正需求出发的创新,是没有价值的创新。

创新一定是失败的概率大于成功概率,要不然不叫创新。为什么中国缺少创新文化?因为中国文化里鄙视失败,以成王败寇为评价标准,这种文化导致大家都害怕失败,很难创新。中国人更习惯从众,常常缺乏勇气做少数派,但创新一定是少数派。

我提倡微创新,这其中有两个很关键性的要素:第一是一定要从用户体验出发,我反对一上来就试图梦想做颠覆性创新,做大布局。第二,真正的颠覆性创新都是从细微之处开始,很少有一夜发生的颠覆性创新。

讲一个360开机小助手的升级故事。360最初的产品是帮助用户卸载电脑里的流氓软件,受到用户欢迎。但仍有一部分用户反映电脑开机很慢。因为很多免费软件都设置了开机自动运行,但它并不是流氓软件。因此,我们意识到用户的真实需求其实是想把开机时间缩短。因此我们又做了一个优化,让用户选择哪些软件不要开机启 动。

之[FS:Page]后我们以为解决了用户的问题,但是用户使用量并不大,为什么?因为有些用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开机慢。所以,我们又设计了一个弹出窗口,告诉他说,你开机多少秒,你可以把它优化得更快。但之后我们仍然发现有些用户还是不在意。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发现,每个人对开机速度都有自己的忍耐度,有的人认为开机3分钟也不慢。没准他还觉得3分钟的开机时间正好让他有空泡一杯咖啡。于是,我们就告诉他,你比全国平均值慢了多少。中国人都有一种“比”的心理,这样就促进了用户开始有意识地优化自己的电脑,提高开机时间。开机小助手这个产品前前后后花了1年的时间,在不断地听取用户反馈意见的基础上,逐渐成为一个体验很好的产品。

微创新=试错+超用户预期

做好产品需要不断试错。微创新就是小步快跑,不怕失败。如果十年磨一剑,这就失败不起。但不妨先做出个Beta版来,用户反映不好,就调整;用户觉得不错,那就赶快添柴加油,把火烧得更旺。

360信奉拜用户教。怎样成为好的产品经理?首先要做到不关注好评。而用户对产品的任何一次批评,都是下一个创新的起点。向用户做解释是没有意义的,与其从情感上安抚用户,不如分析用户批评的依据是什么,从中挖掘其潜在需求。有些厂商产品出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竞争对手捣鬼,第二想到的就是用户被收买了。这就失去了真正从用户角度看问题的机会。

技术人员要站柜台,也就是接触真实用户。在互联网开发时代,你可以很容易从网络上获取用户的真实反馈。为了保证每项产品都有好的用户体验,360有专门的测试团队、用户反馈团队,同时高管、员工也都要用自己的产品。原则就是“自己的狗食自己吃”,自己先要喜欢自己做的产品。当我们用自己的产品时,要跳出来看,把自己回归到一个没有耐心的用户的身份中,消费者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没有时间看产品说明书,没有耐心听你的解释,这东西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拉倒。

因为时代变了,现在是用户体验的时代。消费者在发生什么变化?一是由专业到大众,科技产品不再是所谓发烧友的玩具,而成为大众流行的消费品。二是,信息不对称被打破了,消费者通过网络等各种媒介可以去比较各类产品,而不再是听信厂商的忽悠。所以,只有做出超出用户认知和期望的产品,他才会感到震撼,才会去跟别人说,形成口碑,你才有机会创造更多的商业价 值。

我给创业者的建议就是—三个不重要。第一是概念不重要,讲概念并试图用一套逻辑来分析用户,是不行的;第二是商业模式不重要,很多好产品刚出来时,并没有显而易见的挣钱模式,永远要先去关注产品对用户产生什么价值,这是任何伟大产品的基础,脱离产品谈商业模式是在空谈;第三布局不重要,一些大企业号称在很多领域布了很大的局,但仍然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找到用户的体验点,你的想法不一定代表用户的想法,用户选择一个产品都是感性的、非逻辑性的。360就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从微创新做起来的公司,从查杀流氓软件开始,再通过免费杀毒、浏览器等,一步步扩展产品线成为一个安全平台。所以,平台是做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360从来没有刻意地说要做平台,但当它有几亿用户之后,自然形成一个平台。

所以,创新一定要是自下而上、自外而内的。自下而上—发动员工进行微创新;自外而内—从用户需求出发进行产品创新。(采访整理/环球企业家记者 陈庆春)

怎样和乔布斯一起工作

被乔帮主视为亲密伙伴的青蛙设计创始人讲述他的产品设计之道

环球企业家记者 陈丹琼

1982年,艾斯林格为维嘉公司(WEGA)设计了一种亮绿色的电视机,命名“青蛙”,获得巨大成功,艾斯林格创办的设计公司也因此得名。同年,在美国加州的一个派对上,艾斯林格遇到了乔布斯,彼时的乔布斯还被大部分人看作是“疯子”,同样具有颠覆性的艾斯林格为乔布斯设计了Apple IIc的电脑模型,奠定了苹果干净、白色的基因,也让自己成为享誉盛名的设计师。

但这位曾经长时间和乔布斯一起工作的设计大师现在却说:“我20多年前做事情的经验现在已经不适用了。崇尚简约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通常简单的设计容易被理解,但很难被做到。创造性的设计活动是有目的的,必须要解决一定的问题的同时还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经验,因此为了简约还兼顾实用性,产品设计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和不断提高,同时也意味着排除手中让人眼花缭乱的产品选择。艾斯林格说,这也是苹果系列产品不多的原因。

在过去设计产品的经验中,艾斯林格总能让简单的设计发挥最大的价值作用,其每一个设计都并不单单给消费者带来方便、人性化的产品,而是为产品所在的公司制定设计战略。苹果公司“Snow white”系列产品完成了个人电脑的普及,其中艾斯林格设计的鼠标第一次将方便的指令方式带给普通大众,并让索尼凭借着特丽珑电视机、随身听缔造了1990年代的辉煌,他为LV制定的奢侈品牌的战略,更是在1970年代末戏剧性地稳固了LV的市场地位。

“那个时候我传达一个理念,设计应该是公司战略的重要部分,因为设计蕴含着公司的生命力。公司在营销方面非常注重,但我认为设计应该是一个公司战略的金字塔尖,是一种高端艺术,对企业每一步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艾斯林格告诉《环球企业家》。

战略设计都包含了哪些因素?艾斯林格认为,人们普遍习惯从功能角度考虑问题,这是不够的,还应该涉及到产品的计划和规划。对于公司和经济体来说,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好的产品,要考虑产品审美功能,还有科技因素,新的科技层出不穷,但是不需要每一个都转化成产品,这基于对产品审美性以及功能性持续提高的考虑。比如设计一款手机,需要赋予它一定价值。从战略角度来讲,这不仅仅是短期的设计行为,要考虑设计产品长期影响是什么,消费者是否可以得到长期的愉悦体验。

优秀公司的设计并不仅仅关于创造,可能首先需要规划的是一个长远战略或者是未来四到五年的考虑,然后反推,公司的周期战术是什么,是提高竞争力还是提高社会的接受度,接下来设计者需要一步一步走完这些过程,按照每一个步骤,直至完成整个创新过程。

&nbs[FS:Page]p; 那些被称为“疯子”的家伙与普通人的区别就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了。以产品调研为例,有些公司认为只要走出公司调查一下就可以了,但艾斯林格坚持的是,用相关技术跟客户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营销模式等内容—相当于在各个方面进行企业调查。如果发现某一个步骤不太适合,一定要追溯到以往的操作,看是否在过去的哪一个流程中有错误或者失误,重新诊断,重新实施。

在艾斯林格看来,这个创新的过程中,设计师必须意识到一种责任感,如果只做1,那么实际上影响会是100,尤其是犯一个错误,负面影响会被无限放大。因此设计师需要有创造性的头脑,并且这种创造性不应仅仅停留在纯艺术层面,而是应该为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做出贡献。因为,判断一个产品的工业设计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它是否让技术服务于人,而不是困扰人。“必须要找到客户需要什么,他们不需要什么”。

对于想要成为设计师的年轻人,艾斯林格说,永远要勤奋,不要迟到。

纪文泓的秘密名单

在同质化愈益严重的中国电商领域,走秀网如何做到差异化?

环球企业家记者 滑明飞

5月26日,美国JPS电子商务网站一行人走进纪文泓的办公室,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希望与这家中国电商网站结成伙伴,从而进入中国市场。JPS是一家专营美国有机和绿色商品的B2C网站,产品品类覆盖服装、配件、珠宝、健康及美容、家居等多种商品,目前已成为美国时尚的生态及绿色概念B2C平台。

这可有点奇怪。因为走秀网最初给外界的印象是专营奢侈品的公司。2008年,走秀网以奢侈品概念杀入电商领域;但两年后,创始人纪文泓意识到小众路线需要转变。去年,走秀网已决意把定位转向为大众时尚消费。“走秀不是只卖奢侈品的网站。”纪文泓告诉《环球企业家》。今年,纪文泓的谈判合同中已有100家国际时尚品牌。

JPS这样的国际合作伙伴正是纪现在需要的。他希望能更多获得这类国际公司或品牌的独家授权,从而在中国电商领域创造不一样的产品组合。在中国电子商务日益同质化的今天,走秀网已经做到与其他电商只有70%的重合度,纪文泓的目标是继续降低这一数字,既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陷入价格战,又可以提供更多的国际商品。

当许多外贸B2C模式的电商公司争相把廉价的中国制造销往全球时,纪文泓做的却是逆向的生意——他要将国际时尚品牌引入中国,为它们打开炙手可热的中国市场。

神秘名单

将国际品牌引入中国市场是做了10年国际贸易的纪文泓创业时的理念,但全球“找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希望独家授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是“异想天开”,并且要面对品牌商种种苛刻的条件。

2008年,走秀网刚上线时,找货更多的是依靠其在全球的职业买手。当时买手们发现了某个国家的时尚品牌之后,就把它引入中国。但事情并不顺利。纪文泓讲了一个失败的例子。当时走秀网的买手发现了英国一个很有名的街头时尚牌子Bench,通过接触,双方在定价、营销模式和仓储方面不断讨价还价,最终签订了合同。这是走秀网引进的第一个时尚品牌,但也是一次失败的合 作。

那是纪文泓第一次与国际品牌合作,再加上其刚刚转做电商,所以在物品的进销存管理上毫无经验,更何况对方还在遥远的英国。“我们没有找准Bench在中国的定价策略,定价定高了,我们又进了很多货,根本卖不出去,几个月不到便堆积如山,同时包装也出了点问题,让双方都不愉快。”半年后合作即告结束。

不懂得如何管理国际时尚品牌的定位和物品,是纪文泓做电商领略的第一个教训。品牌商比走秀网更注重品质和口碑,在以电商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前都非常谨慎,整个流程要求也很严格。一些品牌商曾要求自己的服装必须悬挂而不能折叠,走秀网便在自己的仓库设置了大量的悬挂架,并且根据客户的要求保持恒定的温度。而在应对供货商苛刻的条件同时,纪文泓同样面临着如何让国际商品本土化的难题。在刚刚谈判成功的一个意大利鞋品牌中,纪文泓发现一个尺码有6个或宽或窄的鞋楦,“我们不知道中国人适合哪一个,所以只能参考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数据”。

纪文泓开发的是一块处女地,这条差异化的电商路并非一帆风顺。但经过4年的苦苦挣扎,走秀网基本适应了这种“磨难”。在纪文泓的电脑里有一张700多家潜在合作伙伴的清单,它们或没有进入中国市场,或在中国市场刚刚起步。

这是巨大的富矿。并为走秀网切入多个细分市场奠定了基础。纪最近瞄上的是一个纽约的晚装品牌。一开始他有点犹豫:“晚装品牌是小众市场,而且中国的派对也不是很多。”是否有足够的市场?但后来的市场调查报告让他眼前一亮——国内已经有几百万消费者关注该品牌。现在,纪正在积极推进代理其产品的事宜。

尽管在交易额、用户量方面,走秀网依然难以与大型综合电商匹敌,但在时尚品牌垂直类网站中,这一差异化竞争策略让走秀网独树一帜。目前其在线的商品结构中,国际时尚品牌达到40%。而与同类电商相比,纪文泓一再强调自己不卖尾货,并且对新品要独家代理。

时间就是一切

对国际品牌来说,走秀网的价值显而易见。目前,走秀网的客单价高达700元,京东商城的客单价也不过380元左右。可以说,走秀网的用户对价格没有太大的敏感,并且退货率也保持在4%以内,而同样是从时尚品牌定位走出来的唯品会第一季度的退货率就达到21.8%。

不过,纪文泓也要面对一些作为电子商务网站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打开网页速度太慢、断码、缺颜色和物流时间长等。

纪文泓将改善的过程比作打扫卫生:“网站打开速度慢10微秒都可能导致很多客户的离开,再加上商品描述的偏差以及超长的物流时间,肯定留不住消费者。”纪于是从亚马逊挖来技术人才,请来美国专家,进行系统升级,并改善物流。

[FS:Page] 为了争取用户的时间,走秀网还做了一些细节上的改变。以前网站首页有很多用户的评论,经常会因此导致打不开网页,现在网站不再加载这些评论。

网页还只是小问题,引入国际时尚品牌更大的问题是物流周转速度,难题在于国外周转仓库和国内海关进货流程。目前走秀网的库存周转率为75天,送达到用户的时间为3天。这与中国主流电商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京东商城的周转率只有12天且24小时内送达。

在获得上亿美元融资之后,走秀网也在扩大自己的仓储版图。5月15日,其在美国达拉斯启用1000多平方米的仓库。此前走秀网已在中国香港建立了自己的仓库,国内仓库位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除了增加仓库面积之外,纪文泓还在努力扩大品类。走秀网目前拥有20万商品,并且计划今年再翻一番。纪文泓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也同样不遮掩自己的不足。“我们还有很多没做好。”他承认。

今年5月的一天,纪文泓收到上文提到的首次合作失败的Bench的邮件,“我们是否能重新开始?” 纪文泓坦言:“现在在与国际品牌谈判中,我们的主动权越来越大。”之前60%到70%的进货需要提前付款,现在已降至30%,到今年年底这一数字有望控制在20%以内。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责任编辑:敖瑞

为您推荐

终端制胜 高速成长:中国户外电视产业的崛起

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城市扩张到38个城市,从50栋楼宇发展至15000多栋楼宇,从最初的月广告营业额100多万元到现在月广告营收超过4000万元,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最佳投资案例”,也成为这十几年来中国传媒市场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一、非典型电视时代的崛起从2003年起,一种以电视广告为表现形式的户外广告悄然兴起。从楼宇电视到卖场电视,从公车移动电视、铁路电视到出租车上的电视,户外广告市场在不知不觉之间被带入了一个动感化、数码化的全新时代。而与此同时,作为最主流的媒体,电视广告的有效性正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人们的资讯方式和娱乐方式日渐多元化的时候,电视在人们生活中,尤其是都市主流消费人

中国楼宇电视媒体增长数据公布

日前,“中国楼宇电视广告标准研讨暨聚众传媒荣膺行业成长冠军发布会”在沪召开。来自传媒界、广告界、学术界、专业调研机构等业内外众多专家,就新兴楼宇电视媒体的飞速发展及楼宇电视广告标准等热门话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探讨。会上还宣布:中国楼宇电视媒体的领跑者——聚众传媒凭借连续三年以每年240%的高速年增长率被《中国企业家》等媒体评为“2005年度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冠军。关注聚众,“楼宇电视媒体增长不可思议”近年来,新兴楼宇电视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如火如荼,引起世人愈来愈多关注的目光。权威市场研究机构——CMMS(中国市场与媒体

聚众传媒首发中国楼宇电视广告五项标准

楼宇电视广告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吸引越来越多的业者分食大饼。但由于楼宇电视媒体起步较晚,行业标准的缺失,业内人士呼唤尽快出台行业标准。聚众传媒日前借在上海召开的中国楼宇电视广告标准研讨会之机,率先发布了楼宇电视广告五项标准。标准一:楼宇电视广告每天播放次数不得少于60次,杜绝少播漏播现象的发生。标准二:以点收视成本(覆盖场所多少)作为广告价值计算准则。标准三:楼宇电视媒体不是单一媒体,广告必须真正做到全国性联播才有效。标准四:楼宇电视媒体要“聚焦受众”,并实现对目标受众的“全程渗透”。

中国已经完成数字视频广播系统的技术构建

由信息产业部科技司主持的“基于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的数字视频广播编码播出与接收系统”12月14日在北京通过专家技术鉴定。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完成数字视频广播系统的技术构建。这个项目由联合信源数字音视频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牵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北京算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包括5位院士在内的14位专家参加了该项目的技术鉴定。专家组认为,这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