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小米,联想,乐视“彩电”的不同战略
投影时代 | 萧萧 | 2014-04-30 15:59
首秀,互联网彩电企业战绩各不相同
    
目前,国内彩电行业已然进入一个“混战”阶段:这是行业人士共知的产业现状。导致国内彩电行业这场混战的关键原因则是“非传统”企业的加盟。这些非传统彩电企业的代表是小米、乐视和联想——这些品牌也被称为“互联网彩电”企业。
   
以2013年春季,乐视、小米等正式宣誓进军彩电行业为起点,到2014年第一季度结束,彩电行业的新旧品牌之战,已经度过一个自然年度。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些同为新秀品牌、互联网概念品牌的企业,所取得的成绩却大不相同。
    
首先,呼声最高的小米,在彩电产品上依然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小米的彩电产品,甚至不及盒子等产品来的“猛烈”,产品销售和开发都具有极强的“试验性质”。从手机产品看,小米已经是国内的一线巨头,而且年度增长率位于行业领先位置:虽然伴随其规模基数的增长,每年翻番的成长率已经难以维持,但是2013年到2014年,小米依然依靠小米和红米两个层次、细化的产品线,取得了“规模”上的突进。据统计,仅2014年3月份,小米手机出货就高达580万部。


 
与手机业务形成对比的是,小米电视产品,来自供应链的消息是只出货了2.1万台:其单一型号出货量只有同为新品牌的乐视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小米电视产品,在销量上与小米品牌极高的人气形成了显著的矛盾,是大家将小米第一代电视产品解读为“完全的试验品”的核心原因——因为,如果小米愿意,小米提升电视产品出货量并不困难,2.1万的基础成长为21万,50万很容易。但是,问题在于,如果小米自己对电视产品的生态和应用体验还不具有信心,那么“不成熟”产品的放量,只会带来“品牌价值的缩水”。
 
其次,在彩电市场“拓展耕耘”两年有余的联想,依然处于对彩电产品市场的“联想”阶段。2012年,联想彩电的核心战略是“高配”和“高价”,希望树立一个“高端智能”的典范,但是,联想这一年的成绩很暗淡。2013年,联想开始分化产品线,高低搭配的策略希望在量上有所突破。不过联想低端的32寸等产品,无法撑起联想彩电作为“四屏一云”战略一方诸侯的梦想。


 
于是,2014年,联想重回高端战略,抛出200核心“最强”产品S9。联想的目的,依然集中在树立一个“硬件”的高配形象。因此,很多人批评联想“用PC的方法做TV”——其实,作为PC全球老大,联想在彩电上复制自己PC行业的优势经验,又有何不可呢——不过,联想TV的PC化,恰恰反映了联想在TV产品上的“野心”:联想PC可是全球老大!同时,联想彩电策略的摇摆、重点的转换,也反映了,联想还没有为自己的彩电产品,找到一条“快捷的坦途”。
    
第三,乐视彩电虽然上市不足一年,但是35万台总量和个别细分市场线的“销量冠军”的头衔,却表明,乐视正在达成“亦步亦趋”的“阶段性目标”。
    
仅从销量成绩看,乐视是三大新兴彩电品牌最成功的。这得益于乐视坚定不移的高配低价的产品策略。2014年初,乐视新一代4K电视再登场,这款型号为X50 Air的产品再次创造了同类产品的市场最低价。
    
此外,乐视电视还进行了比联想和小米更为激进的“广告投放”。借助于乐视的视频平台的传播能力,乐视电视的曝光率,甚至和传统的彩电大佬,年度销量500万+的品牌可以一拼。这种营销上的优势,与乐视互联网彩电的概念和高配低价的策略一起,促成了乐视“销量最成功”新兴彩电品牌的年度成绩。
 
小米、联想、乐视,不同的产业战略
   
小米、联想、乐视,过去一年的成绩迥然不同,但是,笔者并不认为这所谓的“一年成绩”能认定,这三者的成败功过:实际上,三者截然不同的成绩,更与三者截然不同的“发展战略”紧密相关。
    
设计公司的小米。小米在手机上的成功,是多方位的:定价策略、饥渴营销、UI体验等等。这其中,普通人看的最多的是小米的“营销成功”,甚至很多人认为小米就是一个“营销公司”。笔者虽然不否认这种认识,但是笔者更原因挖掘小米在营销背后的价值——那就是小米也是一家设计公司。
    
作为设计公司,小米不仅立足于营销优势来整合电视产品线,更期望以拥有“自主设计血统”的产品,来扛起小米彩电市场的大旗。例如,小米第一代产品,在关键的屏幕选择上并没有“为先进是从”,在芯片上也没有“为简单高效是从”。小米的目标是整合市场上最具有性价比,同时兼顾高性能的资源,创造一款“对得起购买者”的产品。这里面,小米要解决很多技术问题、市场定位问题。


 
但是,电视设计对于小米是一个新课题、电视市场的消费需求对于小米也是一个新课题、电视UI等更是新课题,甚至电视生态上,小米还没有“立锥之地”。所以,小米必须“尝试电视”。这一尝试就是一年的时间:下一代小米电视已经被推到2014年9月发布!
    
盒子、路由器、电视平板,游戏、UI、支付平台,小米期望的是至少包涵这些的一个拥有小米设计的“电视生态”。这一系列的产品也被看做是,小米2014下半年真正的重头戏之一。
    
硬件公司联想:用作PC的方法做TV!这是人们对联想2014新品S9的最新诠释。这种做法也符合联想的血统。在PC产品上,作为全球第一的大佬,联想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就是硬件!同时在手机产品上,作为国内一线大品牌,联想也更多的给业界留下了“硬件”的形象。
    
但是,硬件的联想,并非是说联想不注重彩电的产品生态:联想的彩电战略,恰恰是基于生态体系的演化而提出的,这就是PC、手机、电脑和彩电的四屏,以及后台的服务体系,所谓的“一云”。联想的策略只是,依据自己品牌的内涵、自身最擅长的方向,制定了一个更为倾向于“硬件”的自主产品体系。


 
联想强调硬件,就如同小米强调设计一样,源于品牌最核心的优势价值,也源于品牌的血统。但是,在彩电产品上,消费理念毕竟和PC或者手机不同。彩电产品线的构架也与传统PC差异很大。这就出现了一个“何为合适的联想硬件彩电”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联想在细节产品上,以及营销、渠道和售后等一系列战略性产业环节上的各种问题之后,硬件的,可以匹敌PC事业的联想彩电才会出现。
    
不过,作为一家拥有庞大野心的彩电新秀(联想甚至期望彩电会成为自己的下一个PC和手机),联想的耐心和后台资源,足以支持,保障这家企业进行更长时间的市场“实验”。
    
“心”本不在彩电上的乐视!与小米和联想不同,乐视的核心竞争力与硬件毫无关系,甚至于硬件的设计也没有关系——乐视是一家视频内容服务商,乐视卖电视的核心一直都在“视频内容”上,而非电视自身。
    
乐视是彩电企业中,最可能获得“长尾收益的商业模式”成功的企业,因为他自身就拥有内容优势,拥有很长、很长的“彩电产业链尾巴”。这是,乐视始终能坚持高配低价、成本定价的原因,也是乐视对于“销量提升”异常关注的原因。同时,乐视在产业模式上,更为依赖于代工企业,无论是制造、设计、采购,代工企业对乐视的彩电销售更具保姆特色。实际上,乐视彩电正在成为“依仗内容”优势的纯销售公司。
    
乐视在彩电产品上的定位和价值链条都更为简单和清晰,与此相应的是乐视的产品和市场战略也更为简单和清晰:乐视甚至不需要“实验”自己的产业策略,它固有的清晰逻辑,使其彩电产品的价值点,直接落到了销量数据,这个指标上。因为,只有规模上有优势的乐视彩电,才能真正牵动其产业链的“长尾端”。因此,消费者可以看到,便宜高配的乐视电视,以及乐视“急速丰富”的产品线。
    
完全不同的出发点,以及完全不同的产业目的,决定了虽然小米、联想和乐视都叫做“互联网”彩电企业,但是他们的市场战略、战术行为却完全不同。这也就决定了这三者在初期竞争市场上,截然不同的“成绩表现”:小米为了长期品牌目标,不得不高度压制初期市场的消费需求;联想则需要制定一个更为庞大和系统的彩电产业策略;乐视则“直指销量目标”和“内容的长尾价值”。
 
彩电新秀,用不同的方式策动行业新规律
   
小米、联想、乐视等,在彩电产业实践完全不同的拓展战略的同时,这些新秀品牌带给彩电行业的“价值”和“影响”也不尽相同。
    
小米彩电的实验性质依然非常浓烈,在小米切实推出一款、或者数款规模化销售的产品之前,小米对彩电行业的影响更多的集中在“情绪性”的方面:第一,传统彩电企业时刻准备着,迎接小米的挑战——在手机上小米异军突起,非常成功,虽然这种成功能不能被复制到彩电产品上,依然是未知数,但是,只要小米还在表态“我要做电视”,传统彩电企业就会有这样一个担心。而且,传统彩电市场,已经是一个份额高度分散的结构,如果真有一个实力强劲的对手,“异军突起”,传统彩电企业,部分品牌或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第二,小米给消费者以某种期待和期望。通过对小米电视的盼望,消费市场将小米手机的特性和消费习惯,已经向彩电市场迁移。虽然小米电视还未取得销量上的突破,但是小米电视的模仿者已经开始出现。更多的传统彩电企业认为,通过积极的转型,在小米等还没有成熟前,消灭小米,是一件可以实现的任务。


 
第三,小米正在给出一个关于“彩电生态”的答案。诚然,对于彩电的生态、乃至单一产品的体验,每家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战略。但是,作为一家自始至终就依靠生态体验生存和发展的公司,小米的解释、解析,关于游戏、支付、路由器或者盒子定位的诠释,将更能成为“追逐生态体验的”年轻消费群体的“标准参考点”。
 
所以,某种意义上,小米电视还未成功,就已经由于品牌和概念的特殊性,具有了互联网电视的路标价值,成为了学习的榜样(虽然眼下小米也拿不出成功的经验供别人学习)——尤其是,对于数千万的米粉更是如此。
    
和小米被认为是某种传统彩电企业的威胁比较,联想在两年不甚成功的“彩电实践”之后,似乎更有被“传统彩电企业看透”的一面。硬件的联想和硬件的彩电,以及在彩电产品上追求配置的升级,这种传统PC思维的迁移,会获得成功吗?这个问题传统彩电企业不想回答,他们更多的是“我也拿出一部分产品型号,如联想那般操作”。
    
所以,联想彩电虽然并没有实现在市场上的成功,却已经改造了市场对彩电的认识。这种变化更多的集中在“彩电也是IT”产品,应该向购买电脑那样选择彩电,这类消费行为上。虽然拥有这种消费观念的消费者,只是少部分年轻人,但是,作为一种新的趋势,去也成为彩电行业的一个关注焦点。


 
除此之外,现在的传统彩电企业对联想的看法还拥有内在矛盾性:一方面,联想巨大的体量、资源和资金优势,使得传统彩电企业警惕这样一个潜在玩家的存在;另一方面,两年时间中联想的成绩,又使得传统彩电企业怀疑联想在彩电市场的潜力,甚至怀疑联想做好彩电产品的决心。这种矛盾的产业心态,也使得彩电企业对联想的模仿和学习,具有“冷处理”的特色——防着联想,少给他捧场,这是传统彩电行业对联想的一个共识。
    
与小米和联想,多多少少受到传统彩电企业的尊重比较,传统彩电企业对乐视“最多的是唾弃”:因为,乐视真正打开了一个“长尾效应”的彩电利益链条模式。但是,没有乐视那样内容资源的传统彩电企业,却无论如何也学不来乐视的“新商业模式”。
    
传统彩电企业与乐视更直接的冲突体现在定价体系上:乐视主要看重后期的“内容赚钱”,整机只要不赔的厉害就可以接受;所以它能一直推出最低价的产品。不过彩电市场除了乐视,其它彩电企业都没有这样的能力,因此,彩电行业将乐视视为新价格战的发动者、彩电传统定价原则的真正破坏者。
    
不过,传统彩电企业对乐视的“唾弃”不能淹死乐视:所以,乐视既然出招价格战,传统彩电企业也必须接招。传统彩电企业一方面尽量整合更多的生态价值资源、升级利益链条和价值模式,另一方面采用针对性的产品型号,进行“价格战回击”。
    
乐视仅仅凭借年度35万台的销量,就挑动了整个彩电产业的价格“模式”和“价值模式”,的确起到了“四两破千斤”的行业作用。但是,乐视毕竟销量有限,一个“小小”乐视,短期内还改变不了,整个彩电产业的价格结构——这也为传统彩电企业的整合资源、价值转型,狙击乐视创造了“时间”条件。
 
2013年到2014年,是彩电互联网品牌的首秀。虽然小米、联想、乐视,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撬动了这个行业1%的市场,但是却在产业规律和趋势上,改变了整个彩电产业的“气氛”。2014年,互联网电视品牌迎来第二个年度,新秀们自然会更加成熟,尤其是在下半年市场,预期中的行业洗牌是否会出现,新秀的市场份额是否拥有翻番发展的机遇,都将是国内彩电史上“改变很多企业命运”的大事。因此,紧密研究这些没有市场份额的新秀的“战略”,已经成为彩电行业的“头等课题”。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深广电王斌:数字科技引领媒体融合
 01月02日
深广电王斌:数字科技引领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