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周师亮:机顶盒机卡分离的发展趋势(下)
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 周师亮 | 2005-12-28 15:54

 机顶盒采用软件技术实现数字电视即时CA解密(由于没有计算机的支持帮助)必须解决两个关键点:一是提高对信号处理的运算效率来达到和电视广播同步运行的匹配。其次为了保证CA不被破密的安全性,不能用降低CA抗破密的强度来凑合存储空间限制和运算效率,还不能提升机顶盒的成本(只能降低)。此外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FTTH进一步的成熟普及和大容量存储器件的不断开发成功,它还可以起到家庭网关的作用(这方面的论述从略)。

 据说国际上在本世纪初就有这方面家庭网关的产品问世了。在模拟传输时代美国不赞成采用机卡分离技术,而欧洲则热衷于智能卡技术。数字传输兴起,机卡(智能卡)分离技术明显占了上风。上世纪末欧、美 提出机卡分离方案仅仅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系统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措施,如今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促使了信息化发展。数字电视只是其中的一个狭义内容,将来不仅在传输系统领域要三网融合,在不同行业之间(比如电视和电信)分隔孤立的概念也将被打破。电视机不仅能作为图像节目观赏用,也应当成为用作监控和各种数据信息交互显示用。要达到这个目的,各种资源包括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通信资源、知识资源、计算资源、软件资源、甚至专家资源的整合、实现、应用都应当考虑进机顶盒中去.康佳集团已经提出他们今后的机顶盒产品将融合电脑、通讯、消费电子的功能,可以实现多种交互式操作,将是一个多媒体信息娱乐中心;中科大洋公司在充分发挥软件研发的强挡力量上,把电脑和电视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建立起朝三网融合方向发展的“家庭媒体中心”;华为公司认为终端产品的发展趋势一定是融合,要从单一功能的终端向综合智能终端演进,终端既要具备消费类产品属性,还要增加网络属性.只有提供综合业务的运营商才能在未来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而综合业务的定位逼迫终端厂商必须具有综合业务和多种融合技术的提供能力.所以完善可靠的终端软件升级方案才是最重要的.华为提出终端机顶盒应是“网络的延伸,业务的载体,而不是家电的附庸“华为将机顶盒定为”家庭媒体娱乐终端平台”; 著名的天柏公司也指出:模块式解决方案不能避免CI模块的垄断,把CA接口往IC卡里转移有明显缺陷.他们认为“硬件通用,软件下载”的软硬分离模式将会成为中国机顶盒制造业的发展主流。

软件加密的优势:

  1. 可通过实时更换加密算法和密码认证体制,使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2. 开放的加密平台实现了系统兼容性和开放性。

  3. 可与其它功能软件共用同一个处理器,通过软件化和资源共享,实现了低成本.

  不仅如此,网络的平台也已经不限于因特网、有线/无线(包括卫星)广播网,也将包括无所不在的电力网,这相当于实现网格思路。届时所谓的机顶盒,应当具有高速运算,大容量存储,统一的软件下载更新技术,个性化的安全保密. 这就是未来发展方向的智能化家庭网关。技术总是遵循着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发展,一项成果虽然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不被肯定,但是随着技术和环境的进化,条件成熟时它又会萌生出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有关领导部门应该把重点放在更远的潜在发展工作上。因此在考虑过渡性产品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能有利于发展升级的前景和空间。

  事实上,上世纪末李幼平院士提出的既要达到“普天下共享”,也要达到“各取所需”的“信息阳光”理念已经勾画出这个雏型(这样的机顶盒不知和电脑有何区别)。

  随着增值服务、个性化服务的兴起,未来数字电视的涵义一定会广义化,向数字多媒体交互家庭网关方向发展。

[page]多媒体信息(视、音、图、文、数据)的交互既有公共信息的广播方式,又有私有信息点对点的点播方式,从全局发展方向来看,DVB-C已趋没落,FTTH全光网的勃起已使HFC黯然失色而将结束历史使命(上世纪80年代,曾兴起FTTH的热潮,但高昂的投入价格连美国也负担不起,于是AT&T公司提出的HFC过渡方案得到了全世界的支持)。数字化、网络化完成后所有信息都将以二元码0、1的不同数据格式融合在网上(可以是不同的物理网)流动,这可以称之谓“0、1 over everything”。那么能否启用一个统一的能包含所有不同信息的内容和功能要求,又能兼顾广播、组播和点播传输格式要求的终端收/发设备呢?这样可以简化各种协议的转换。有说这不现实(可能是指现阶段),更有持否定态度者说这不可能。但也有相当部分人士看好IP(更寄厚望于IPV6),指出IPTV已提到日程(实际上已在应用) ,它解决了ADSL和HFC之争,更适宜于流媒体传输,认为IP必定over everything。

  笔者认为:动态软件升级下载技术才是未来机顶盒发展的趋势,从前瞻性出发,有关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应当现在就开始着手进行。

二、一体机

  把机顶盒装入电视机里,然后依据“机卡完全分离技术”将原嵌入机顶盒中包括软硬件的核(也许将来还能包括其他各种应用业务)剥离出来存放到机外的所谓“卡”中,这张卡承担起类似于机顶盒的功能。据介绍这种显示终端称为“机卡分离模/数一体电视机”简称“一体机”。据有关鉴定小组的鉴定结果称:“该项目实现了数字与模拟电视接收一体化、有线数字电视接收与显示一体化,是国内数字电视产业化进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并宣称这标志着中国数字电视已经开始告别机顶盒时代。笔者对此存疑。

   信息数字化传输时代,信息的内容从三网融合的概念来说将包括“视、音、图、文、数据以及各种应用业务(这些信息还都在不断地迅速发展)”而不仅仅限于电视图像信号。就算一张卡能包罗万象,恐怕也需要不断升级(如何升级法!换卡还是下载!要不要用户不断掏钱),因此机卡完全分离的一体机可能只是一个短暂的过渡产品,是否是发展新起点值得置疑。

  笔者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一体机能否为市场接受。先看看历史的教训和经验:上世纪80年代录像机兴起市场火旺,当时日本人先想到录像机中不少部、组件和电视机完全相同,如果把录像机装进电视机合成一体机成本会降低很多,记得三洋公司首先出台了“录像电视一体化的监视器”,价格果然便宜,而且省空间、省连接、省操作。据说当时国内有些电视机厂家也在考虑生产这种一体机,但市场运营的效果却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原因在于电视技术和录像技术是两种不同发展速度的技术,电视技术比较完整成熟,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慢,功能的更新不会影响旧型号产品的观看质量(与之无关);而录像技术的发展速度极快(当前机顶盒技术的发展速度恐怕比它还快),几乎达到一年甚至半年就新生一代。新生代一出现,老一代的缺陷就暴露无遗(电视机就没有这个问题)。多种技术的合一和兼容应该是方向,但是两种不同步的技术采用硬件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注定得不到市场的认可,而要被淘汰。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FS:Page]末,受双卡录音机火旺的启发,一位美国商人找国内一家厂商谈合作生产双卡录像机事。国内厂商负责研制生产,美国商人负责销售市场。从当时在中国录像带转录的热潮来看似乎市场前景很好,但经过仔细分析不可行。并非技术上有什么障碍,因为当时香港已经有租看录像带市场出现,和个人买录像带转录相比,租费要便宜得多,还省家里的空间,老百姓不会舍便宜而取昂贵,所以双卡录像机始终没有出场不了了之。

  现在再来看一下一体机的情况,电视机(包括数字电视机)标准一旦确定,技术也就完整成熟,而机顶盒却处在风华正茂,千变万化之中。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会怎么样可想而知。更何况前面已经分析到,当前类型的机顶盒也只不过是一个不太长久的过渡产品。所以机顶盒生产厂商还是从仔细研究当前和今后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来决定如何生产机顶盒的方向吧。一孔之见,敬希不吝赐正。(全文完)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深广电王斌:数字科技引领媒体融合
 01月02日
深广电王斌:数字科技引领媒体融合
大型元宇宙AI巅峰对话
 01月02日
大型元宇宙AI巅峰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