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4天收获45万用户 成都小伙“咬”住苹果
成都商报 | 2011-10-13 09:00

  腾讯QQ当年为获得一千万用户花了一年零四个月;成都品果收获它的第一千万个用户花了不到一年时间。在互联网领域,关于速度的神话不断被刷新。

  当手机游戏、手机阅读等应用大行其道之时,成都品果却选择了一条更窄的路径:手机拍照+分享。定位准确、迅速聚拢用户,使它在产品上线四个月后,就获得了天使投资的青睐。

 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要获得上述成就到底要靠什么:实力?运气?或兼而有之?

  近日,成都商报记者在成都高新区探访到这家年轻的企业。在天府软件园D区的“创业场”,品果的办公场地包括两间分别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以及一个“咖啡厅”———由于人员发展太快,品果不得不向高新区求助,暂时占用了一家咖啡厅的场地。

 “吧台”后面堆满杂物、墙上张贴着颜色鲜艳的海报、崭新的电脑前坐着不知疲倦的年轻人......走进品果的大办公室,记者看到了典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场景。

 品果创始人是“兄弟”三人:首席执行官徐灏、首席技术官徐滢是亲兄弟,负责市场运营的顾锐是徐灏的中学同学。投资了品果的经纬创投相关负责人评价,非常欣赏品果的创业团队组合:有创业经验、有技术、分工明确。

 “我们一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32岁的徐灏笑称,这是自己第四次创业。

 拍照软件超“愤怒的小鸟”

 徐灏告诉记者,在中秋假期过后,成都品果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次“丰收”,该公司的一款手机拍照程序Camera360从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收获了45万新用户。这一数字不仅使这家成都高新区的创业公司问鼎App Store美国区免费摄影应用冠军,更一度登上全美免费软件总榜第7位,超过了热门游戏《愤怒的小鸟》。

 “最难得的是,这次没有做任何宣传,完全靠口碑赢得用户。”近日,在和成都商报记者谈到Camera360最近的收获时,徐灏仍然很兴奋。

 原来,品果在今年中秋节期间,在App Store推出一项限时促销活动,在9月8日~11日期间,原本卖0.99美元的Camera360可供免费下载。

 “一是中秋节回馈用户;二是我们想测试一下,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能达到什么样的下载量。”徐灏说,苹果提供的数字证明了他们的实力,效果出人意料的好:活动开始之后的48小时内,Camera360的下载量就超过了当时全球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应用Instagram,登顶美国区免费摄影应用排行榜,同时占领了多个地区免费摄影类应用第一的宝座。活动结束前,Camera360杀进了苹果商店全美免费软件总榜,最好成绩曾冲到第7位。活动结束后,Camera360新增加了45万名iPhone用户,其中40%来自美国。

 成功冲击苹果App Store只是品果近期的一个成就,在此之前,该公司就在谷歌安卓用户中赢得了口碑。Camera360在安卓市场上线的第二周,就冲到了娱乐类软件第一名。目前,该应用的用户超过1000万,每周活跃用户200万以上。 “我们没有在这方面花一分钱做推广。”徐灏称。

 一小时说动风投砸钱入蓉

 品果的创始人徐滢、徐灏兄弟来自一个摄影世家,二人从小对数字技术有着特殊的爱好,并自学了编程。由于看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徐氏兄弟在2010年5月开发、推出了手机拍照软件Camera360,四个月后,他们就获得了第一笔来自专业机构的天使投资。

 经纬创投副总裁茹海波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投资品果的过程颇具传奇色彩。2010年8月,他注意到业内多个朋友都在谈论,安卓市场有一款手机拍照应用很火,这款应用不仅为手机用户提供多种照片风格处理功能,而且十分简单易用。随后,茹海波到成都造访了品果公司,对Camera360的前景十分看好。

 其时,徐灏为筹措资金,把项目的介绍投向多家风险投资机构,其中包括由谷歌中国前任总裁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很快,创新工场邀请徐灏前往北京面谈。在详细交流过后,创新工场向品果发出邀请,希望他们把团队搬到北京,进入创新工场的孵化体系。

 对于一个草根创业团队而言,这不仅意味着将赢得资源上的支持,更将获得技术、管理和市场方面的辅导。

 但是徐灏告诉记者,他们更愿意留在成都创业,一是“30多岁了,不想在外面漂泊”;二是成都高新区对他们的支持力度很大。

 在犹豫是否要接受创新工场的邀请时,徐灏在北京见到了经纬创投的创始人张颖,加速了他留在成都的决心。双方谈了大约一个小时,张颖当场拍板:“投!”

 而且,张颖告诉徐灏,接受经纬的投资后,品果可以留在成都,独立、自由地发展。当天,双方就达成投资合作协议。

拿到了这笔天使投资,徐灏和他的团队心中更加踏实,回到成都继续完善他们的项目。目前,这个创业近一年的公司在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创业场”拥有近2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

据成都天府软件园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成都市软件产业发展规划,2007年9月,在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支持下,成都高新投资集团出资打造了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天府软件创业场”。经过4年的发展,孵化器由原来的八九家在孵团队近50人的规模发展到现在在孵100多家的创业团队,近1000人的规模。

   摄影家儿子屡败屡战

“如今的创业环境的确好了很多。”在“天府创业场”中,徐灏向成都商报记者谈起他的四次创业经历。

  徐灏的父亲是一名思想活跃、开放的摄影家,拥有数项摄影冲印方面的专利。在1980年代,徐父就为兄弟俩买了一台电脑,从儿时起,兄弟俩就开始痴迷于数字技术,他们发现:运用数字技术,可以使生活更多姿多彩。

 1996年,17岁的徐灏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念书,他在成都开了一家录影棚,为个人灌制唱片、拍摄MTV。据称,这曾是成都当时最早为个人录制MTV的工作室。概念很前卫,但由于缺乏从商的经验,徐灏的这次创业尝试以失败告终,徐灏的父亲为他首次创业支付了数十万元的学费。随后,他进入高校进修计算机软件专业。

 2004年,徐灏在父亲的支持下,开了一家婚纱影楼,据称,这是成都第一家使用数码技术拍照的婚纱影楼。这一次,生意没有赔钱,但是徐灏却十分苦闷。他认为虽然影楼冠以“数码”的名称,但实际上“技术含量很低”,真正赚钱不是靠尖端的技术,而是靠营销技巧游说拉拢客人。再加上,婚纱摄影受淡旺季影响明显,旺季忙不过来,到了淡季却门可罗雀。考虑再三,徐灏结束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历程。

 2007年,一心想运用技术创新来挣钱的徐灏又开了一家公司,专攻彩色二维码。彼时,条形码已经在商业中被广泛应用,比条形码更高级别的识[FS:Page]别技术二维码方兴未艾,而徐灏则试图开发更先进的彩色二维码技术。

 “还是做得太早了,没有被市场接受。”坚持了一年之后,徐灏请伙伴们吃了一顿散伙饭,再度默默关门。

2010年,手机应用风生水起,徐灏和他的哥哥徐滢按捺不住创业的“瘾”劲,筹划东山再起。徐灏还找来了他的中学同学顾锐加盟。顾锐也非创业新兵,他创办的一家视频网站在2004年入围全国前五大视频点播网站。

 “不熟不做”,尽管手机游戏是最热门的应用,但有过多次创业经历的品果团队没有选择最热门的领域,而是选择了自己熟悉的领域———拍照。以往失败的教训也使徐灏认识到,不一定要追求最尖端的技术,用户的需求才是第一位!

 “技术够用就好。”于是,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手机拍照体验上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他们发现用户通过手机拍完照片,往往还有另一个需求———和朋友分享。于是,Camera 360的分享功能应运而生。而围绕拍照、分享增加黏性聚集用户,正好和当下移动互联网向社区、社交发展的趋势不谋而合。

 徐灏笑称,有过多次的失败经历,对成功的渴求反而更淡泊了。

  创业观察

  连续创业者的“瘾和忍”

  品果的三名创始人分别有过两次以上的创业经历,然而,他们并非典型的“连续创业者”。

  在国外,连续创业者“Serial Entrepreneur”往往是指在首次创业成功之后,再次甚至多次重新创业的企业家;而在国内,成功、知名的连续创业者并不多见,大多数创业者在取得成功之后,要么一直掌管自己的“帝国”;要么隐退江湖。国内最著名的连续创业者当数季琦,他先后参与创办的携程、如家和汉庭三家公司分别在纳斯达克上市,并成为行业领头羊。

 季琦将自己马不停蹄创业的原因归结为:中国这么好的市场,不创业就像面对大好春光不春游一样实在浪费。

 同样有“创业成瘾”的徐灏则称,之所以如此是源自“从来不安分守己”的个性。

 徐灏的前三次创业经历,并不能称得上成功———要么难以为继,要么草草收场。

从个人MTV录影棚到数码婚纱影楼;从彩色二维码到手机拍照应用,不难看出徐灏创业的主线。这些项目的共同点是:运用最新的数码技术,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消费服务。从进入市场的时机而言,都属于先行者。这意味着创业者需要一面试探、培育市场,一面承受后来者的模仿和竞争。

这一次,徐灏和伙伴们再次上路,他坦承,对成功的把握是“知道前方有金矿,但不清楚准确位置”。或许,季琦的心得会对屡败屡战的创业者们有所启迪:当沉到底部时,不要担心被水淹死,而是像潜水一样,通过底部看水面。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深广电王斌:数字科技引领媒体融合
 01月02日
深广电王斌:数字科技引领媒体融合